金山漕泾阮巷老街保护开发负重起步
2018-3-14 10:10:50发布69次查看
古镇延续城市记忆,是人们乡愁寄托之所在,而饱受风雨侵蚀的古镇保护开发迫在眉睫。作为漕泾镇现存的唯一的老街,阮巷老街保护开发工作正在负重起步。
阮巷地处漕泾镇西北5公里处,相传因三国时期名士阮籍晚年居住于此而得名。明朝洪武年间成镇,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清代这里熙熙攘攘、市容兴旺。阮巷老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清以后阮巷老街上居住过不少名人。除了传说中的竹林七贤代表人物阮籍,还有明末进士胡开文等名人。遗憾的是,1945年,松江游击县长钟灵部下火烧阮巷,曾经的闹市遂成一片废墟,历史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如今的老街经历了历史风雨的侵蚀,昔日繁华早已不在,部分居民的老房更是被房主翻修一“新”,丧失了历史文物价值,因此古街保护开发刻不容缓。
如今老街上仍居住着大量居民,“要让居民自发地保护历史建筑,就有必要采取一些奖励性的措施”,阮巷村村委会副主任沈叶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漕泾镇级层面成立了阮巷老街保护办公室,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出台了奖励性政策,有效杜绝了老街历史建筑被进一步破坏。面对逐渐破败残损的老街,相关职能部门对老街的保护开发工作正在起步。虽然还没能唤醒老街往日的繁华,但是可阻止老街历史文化价值的快速衰败。
在尽可能保护老街历史风貌和原生态文化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想办法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条件,留住本地居民,留住老街的民俗记忆。路中权在阮巷土生土长,“自打出生后就没有挪过地方”,路中权告诉记者,虽然老街上有着自己的回忆和历史,但是老街落后的居住环境仍然让路中权倍感烦恼,这也是本地居民大量流失的原因。沈叶表示,接下来保护办公室筹划进行截污纳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街的人居环境,留住承载老街印迹的本地居民。
市井文化是老街的一大特色。据了解,1949年之前,漕泾、阮巷、蒋庄、西护塘等集镇有20余家茶馆,大多设有书场,以供说唱农民书和苏州评弹。历史流转,如今仅剩阮巷茶馆,近日阮巷书场全面修缮后开门迎客,让说书这一市井文化在老街上得到更好的保存流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