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洋泾街道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动力
2018-3-14 9:56:10发布79次查看
一张张小小的党员学习卡、一节节不到8分钟的党课、一个个因地制宜建设的党建空间……去年,洋泾街道深化建设党员学习积分制等“五微”项目,在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方面取得良好成果。在此基础上,洋泾总结出“五微”工作模式,以小见大、以微促实,促使各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作用。
打造基层党建抓手
“五微”工作模式即“微积分”“微课堂”“微空间”“微服务”和“微制度”。其中“微积分”针对党员学习教育中“考核不实、纪律不严、刚性不足”的问题,以及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质量不均衡等短板有的放矢,去年,该项目在全国200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街道党工委拓展“党建云”信息化平台功能,以提升党员学习的内生动力为目标,建立了规范学习、动态管理、有效评估的党员政治生活积分管理制度。党员参与学习、组织生活、公益服务都能通过信息化系统计算积分,而街道党工委也能依靠此系统,掌握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频次与质量。目前,洋泾街道79个基层党组织、4000多名党员纳入积分管理体系。
“微课堂”工作则为党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街道党工委动员社区普通党员、优秀基层书记等策划、制作了一批简短、精炼的党课视频,投放于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群等平台,便于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
这些党课时长都不超过8分钟,选题则从社区党建的工作案例、经验、方法等角度切入,指导基层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开展具体工作。去年,洋泾共推出20个视频,主题包括“党员如何做公益”“‘十四年抗战’新提法的意义”等,有效解决了在职党员学习时间分散、平常性教育缺乏、人员难于集中等难题,成为“两新”党组织拓展党员教育的新手段。
在拓展党建阵地方面,洋泾街道通过“微空间”施展拳脚。街道探索划定党建责任网格,形成“1+44+n”的党建工作全覆盖格局,即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管理枢纽,做实6个“两新”组织片区党建服务站、38个居民区党建服务站的功能,并拓展性地在若干个商务楼宇、园区和居民区楼组内,因地制宜建设党建“微空间”,建立党、团员学习交流、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功能性阵地。
制度保障落到实处
相对于其他工作,“微服务”则着眼整合社区资源,搭建了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服务平台。这项制度一方面发挥“两新”组织的专业特长来服务社区,广泛开展“房管家”“医管家”“牙管家”“金管家”“学管家”“生活管家”等系列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整合区域内航运、教育、医疗等行业资源,形成区域化党建专业委员会,探索行业党建在社区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微服务”,基层党组织与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共同搭建资源众筹平台,培育和发展“绿色食物银行”“洋泾生活公益集市”等一批党员参与并发挥作用的公益品牌,使党建与公益服务联动。
“‘微制度’则为‘五微’工作法提供了制度保障。”洋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洋泾坚持工作探索与制度设计同步谋划,工作开展与经验总结同步推进,通过完善班长队伍建设微制度、“两新”党建微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微制度,促进党建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效到位。
“创新‘五微’工作新模式,使基层强化党建责任制做到有思路、有制度、有抓手、有阵地、有内容、有成效,使党建责任制具备前瞻性、系统性、常态化、实效化。”该负责人称,“五微”工作模式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动力,让基层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管理更加系统,也让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参与方式更加深入、自治共治更有活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