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民,以前在崇明老一辈人眼中是“没出息”的工作。因此,崇明农村的孩子长大之后大多选择往市区、往城镇跑,从事“体面”的工作。不过,在崇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今天,一些年轻人对“农民”这个词的认识在改变,“当农民不丢人,搞农业有前途”的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港西镇北双村的王波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末,王波踏上了去日本打工的征程,心想只要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那就是“有出息”。在日本期间,他在一个农场里工作,500亩的土地,几乎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在当地,农产品能卖出很高的价格,农场主也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属于富人。王波从此看到了国内在农业种植技术及经验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也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王波(右一)
近日央视7套在王波果园拍摄公益广告片
2009年初,王波回到崇明老家,与同村4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业,成立上海王波果园专业合作社。王波说。为了投资合作社,他拿出了在日本打工攒下的15万元积蓄,这在家人和朋友看来不可理解。
“你赚的都是辛苦钱,投资在种地上不值得。”“现在崇明搞农业合作社的这么多,你们一没经验,二没规模,能做过人家?”……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和担忧,王波没有动摇。他心中对农业的执着,源自日本之旅的所见所闻。
王波至今依旧记得,日本老板曾对他这样说:“吃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农业永远都不会被淘汰。”这句话,王波铭记于心。3年赴日打工结束,老板原本准备把王波介绍到一家著名日企工作,但被王波婉言谢绝。“回去之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当农场主。”
在日本打工的3年,王波“偷师”了不少农业种植技术,回来建果园,恰好有用武之地。他还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习“四新”技术,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他积极向市、区蔬果专家请教,寻求帮助。有了科学种植的技术保障及智囊团的智慧保障,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规,合作社的面积扩至近300亩,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现在,王波果园里有数十种蔬果品种,还有散养的鸡鸭鹅和白山羊。眼下,正是草莓采摘的好时节,去年,王波在大棚里试种了引进的白草莓“白雪公主”现在已经成熟,该品种口感清甜、水分充足,很是受欢迎。
王波果园产的“白雪公主”
做农业这一行,既要种得好,更要有销路。为了打开市场,王波没少吃苦。刚开始,没有知名度、没有销售关系,农产品根本卖不出去,王波只得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去菜市场吆喝。在村委会做事的妻子也利用闲暇时间,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宣传,希望靠着大家的人脉扩大知名度。后来,他也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王波果园”,销路一步步打开。
不过,王波对此并不满足。他说,崇明农产品在上海市民中口碑一直不错,可对于市区的“马大嫂”们而言,要想在自家门口买到正宗崇明农产品却并不容易。
王波果园里游客正在采摘
几年前,经朋友牵线搭桥,王波来到市区的小区尝试销售农产品。由于小区附近缺少菜场,王波搭建的临时菜场立刻吸引了众人目光。数十种时令蔬果,田头直供,价格实惠,又特别新鲜,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这让王波对于这种营销模式信心倍增。
而这一次尝试,也让王波有了意外的收获。该小区的开发商决定与王波进行长期合作,在旗下社区更多地开展这样的农产品进社区活动,并组织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做好销售工作。
通过举办“农产品进社区”活动,王波有了不少固定顾客。“现在每次去上海前,一些社区里的阿姨总会打电话嘱咐我带些东西,如崇明糕、黄金瓜等。”上海社区里的居民对于这种模式的农产品销售特别欢迎。
散养的兔子、羊,还有鸡鸭鹅
每个周末,王波等凌晨三点便从崇明出发,备足优质农产品,一天要跑好几个社区。因为人手和运输车辆限制,往往是每到一处,赶紧把货卸下后就匆忙赶往下一个社区,摆摊销售时常是委托居委会干部来完成。“社区的市民特别热心,看我们人手不足,便自己帮忙卸货。”王波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大家是真心喜欢崇明农产品,我觉得这条路值得走下去。”
果园农家乐游乐区
现在,王波不仅农业做得有声有色,他还搞起了农业体验项目。一年四季都有蔬果采摘,草莓、葡萄、翠冠梨、小番茄、绿叶菜等都是很受欢迎的,游客来了以后也是称赞声不绝。果园边儿上的农家乐里,还有餐饮、住宿、垂钓、烧烤等体验项目,不仅能吸引客人,还能留住客人。就像他说的“崇明农业只要找对路走出去,前途一片光明。”
果园农家乐垂钓区及餐饮住宿区
王波果园
地址:崇明港西镇北双村湾北1319号
电话:1368189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