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嘉定“占领”了
《解放日报》
整整两个版面!
昨天小嘉介绍了
《解放日报》嘉定专版中的
今天
小嘉为大家介绍一下
布局“两高四新”,嘉定制造“再出发”
进入“十三五”之后
嘉定还重点打造了“两高四新”产业
“两高”即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四新”即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四大新兴产业集群。
布局“两高四新”产业集群的背后
是嘉定对
产业生态链、创新链、价值链的精心谋划
而打造“两高四新”产业集群的过程
则体现了嘉定对
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的深刻解读
布局生态链,“强项更强”
制造业是嘉定产业的立身之本
而高端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使嘉定的制造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乃至脱颖而出呢?
★
嘉定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
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嘉定有基础、有优势;
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既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深度黏连,同时又有雄厚的科研院所力量支撑;
有了集成电路的产业集聚,则为高端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则为嘉定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大生态环境谋划
嘉定“四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去年
实现了规上产值26.7%的高速增长
布局创新链,“优势更优”
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六个重要承载区之一
“中字头”科研院所集聚
是嘉定的一大优势
截至去年底
嘉定共拥有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等
1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如何使这些国家级机构参与到产业发展
嘉定也动足了脑筋
首先为科技发展腾出空间
从2007年起
为推动科研院所发展
嘉定在“寸土寸金”的土地空间上
筹措了2000多亩土地
并通过科研用地的方式进行划拨
在发展空间上大力支持科研院所
在嘉定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
近年来
微技术工研院8英寸mems研发中试线、
应物所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
光机所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园区、
东海站超声技术工程中心等
一批创新项目加速落地
其次为院地对接搭建平台
嘉定与属地科研院所建立了
重要承载区联席会议机制
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推动研发平台开放
寻找实验室与市场的契合点
至去年底
驻区高校、科研院所
已有69个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放
由此
企业进行产品应用研究的成本迅速降低
产学研用更加紧密
2017年嘉定全年
共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94项
同比增长了56.4%
交易金额达到了15.4亿元
形成了
区域发展、院所发展、企业成长三方共赢
布局价值链,“特色更特”
“生态环境的好坏,鱼儿尾巴、鸟儿翅膀说了算;创新能力的高低,市场说了算”。
在嘉定蓬勃创新的热潮中
市场资金敏锐的察觉到了价值所在
2015年以来
上海超越摩尔产业投资基金、
兴控(上海)汽车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
一批规模过五十亿的产业基金集聚嘉定
各类产业基金总规模已经超千亿
产业金融所看中的既是嘉定产业的当下
更是嘉定发展的未来
在市场的助推下
一批“独角兽”型的企业孕育而生
有的甚至实现了从“零”到行业龙头的跨越式发展
比如联影医疗,2011来嘉定时候只有5、6个人的团队,经过6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成为比肩ge、飞利浦、西门子国际三巨头的行业龙头,甚至部分领域实现了赶超。
再比如蔚来汽车,去年底其首款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布并推向市场。
而这两家代表型企业
仅仅是嘉定高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至去年底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
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分别达到825家和186家次
企业的蓬勃发展
正是嘉定尊重市场、善用市场的结果
《解放日报》嘉定专版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