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100多年前 崇明这个因草棚得名的小集镇也曾繁盛过

2018-3-12 13:43:10发布63次查看
  崇明多集镇,民间有“三里一小镇、十里一大镇”的说法。《崇明县志》(1985-2004)中有44个集镇概括的记述,其中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14个、原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11个、农场场部所在地集镇8个、其他集镇11个。由于地域的变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集镇的兴衰变化也比较大。其中,草棚镇就是原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之一。
草棚镇位于崇明县境西南部的海洪港与白港的汇合处,距县城17.5公里,为三星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白港河
清咸丰三年(1853年),黄金虎、黄金荣、黄金甫兄弟三人,先后从庙镇迁至现草棚镇所在地,建造几间简易草棚,开设豆芽、粉皮、粉丝等作坊。此后,又有人陆续来此搭建草棚,开设面店、豆腐店、南货店等,逐渐形成集镇。集镇周边居民大多是围垦造田后迁移来的贫困农户,居住的也是草棚,人们就此称之为“草棚镇”。
曾经的草棚镇老街
20世纪初,黄金虎妻王运珠不慎失火,草棚镇店铺几乎全被烧毁,后陆续改建为瓦房。至1920年,草棚镇原有的草棚已不存在,经商民沈氏提议,草棚镇改名为海洪镇(因地处海洪港),但草棚镇在民众中的印象难以抹去,镇名沿用至今。
20世纪30年代,因集镇的西南端是海洪港船埠,旅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在渔汛期间,数十条渔船出海捕鱼,回港后在草棚镇销售海鲜;又因西沙滩涂淤涨,不断围垦,人口不断增加,草棚镇商业日趋繁荣。至40年代,镇上商铺近30家,较具规模的近10家。
曾经解放新街的商铺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草棚镇发展比较快。70年代中期,曾规划草棚镇向北迁移至1公里外的三条桥,并相继在三条桥建造邮电所、银行营业所大楼,并设立物资供应站。但当地群众习惯到草棚镇赶集,商贸活动一直集中于老街地区。1985年,乡政府制订并实施集镇向东延伸的规划,逐步形成草棚镇新老街区并存的格局。
曾经的供销社
1990年起,三星乡政府机关迁至草棚镇北首,集镇范围也向北拓展。1997年3月,建立草棚镇居民委员会,并成立市政管理所。2004年,草棚镇范围为北起协进村厂区路,南至洪海村中心渠道,东为界河,西为白港,镇域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人,成为崇明西部地区的主要集镇之一。
草棚镇镇区呈“三横一纵”的“丰”字形格局,“三横”为东西走向的解放新街、星虹路、星彩路,“一纵”是南北走向的星月路。星月路街面宽15米,长500多米,为草棚镇的主要街道。集镇道路宽敞,两旁绿树成荫,两侧人行道铺设彩色道板砖。
现在的新街景
宏海公路穿越镇区,陈海公路从集镇南端绕过。南新、南建、南牛等公交线均在镇区设站。
镇区三叉路口为草棚镇的中心区域。1992年,三星镇建筑公司率先建造两幢6层高的大楼,随后,工商、税务、银行、邮政、电信等部门也相继建造营业大楼,还有农民自筹资金建造的商店。商店门类众多,经营各具特色。
1999年,在解放新街南侧新建占地面积2426平方米,有400多个摊位的草棚镇集贸市场。镇区宏海公路西侧和南侧辟有2个居民小区,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有89户农民进镇建房。2002年,又在镇区南端征用洪海村土地1公顷,建造“湖星苑”住宅小区,重点安置为开发明珠湖而动迁的育德村村民。
1999年,在草棚镇北边划出8.67公顷土地建立三星镇经济开发区,2004年,开发区有工业企业9家,有注册企业104家。在星月路和星虹路口建有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的三星文化休闲广场,设置健身苑、休闲亭、宣传画廊等,中央立有一个以“三星”为造型的雕塑。
广场北边是三星社区文化中心,中心大楼高6层,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内设图书馆、歌舞厅、书场、棋牌室、乒乓室等。
海洪小学
广场西边是海洪小学,2001年6月,扩建改造工程竣工,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增加至1.53万平方米、1.27万平方米。
三星镇卫生院位于草棚镇镇区,2001年与海桥乡卫生院合并,2003年,改建为三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