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除了F1赛车和车展新车,魔都这辆车你知道吗?

2018-3-12 5:02:07发布69次查看
  一年一度的上海f1赛事和国际车展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但是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身边有一辆车,ta不追求大马力,而是努力让自己更安静;ta也不追求光鲜靓丽,而是让自己更有“内涵”。大雪之后能看到ta们的身影、除夕夜也能看到ta们的身影……ta们默默服务,让干净整洁的街道成为魔都漂亮的名片。
凌晨五点,雾气氤氲。平时拥挤堵塞的道路上,此刻变得非常安静,只听到ta们沙沙声的独奏。
改革开放前,上海道路清扫还以人力为主。老上海人的记忆中,一把软中带硬的竹枝扫帚,一个簸箕,一辆手推铁皮小木车,便是路上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装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那时的垃圾车都是平板车,全靠人工铲进去,一辆车仅能装2到4吨。而且车况不佳,除了喇叭不响,其他都叮当响。来的时候“清零哐啷”,走的时候“滴滴哒哒”。
随着上海对垃圾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环卫系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业方式不再单纯以一把扫帚为主,创设了“新型道路保洁法”,以普扫、机扫为主,人工巡回检查。硬件方面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1980年代初,市区垃圾收运基本实现了机械装卸运输;到1980年代中期,后装式压缩垃圾车兼备了垃圾装卸人工和自动功能。
1990年代初,集装拉臂式垃圾车开始投入使用,上海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封闭运输。自此,上海垃圾运输基本形成了机械化平板自卸垃圾车、垃圾桶侧装式垃圾车、集装拉臂式垃圾车、后装式垃圾车等密封自卸车辆系列。
随着环卫新产品的研发成功,上海一步步地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新产品淘汰技术落后、性能差、污染严重的老产品,环卫清扫车辆实现了更新换代。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工扫、脚踏再到后来的机扫、吸扫、喷吸扫……环卫工人保洁及收集的机械化程度与日俱增。“一锹一锹将垃圾铲进去,工作量繁重负荷大。” 市区生活垃圾车辆完成了功能化更新改造,实现了机械化,垃圾桶翻上去,自装自卸,释放人力。
1998年,由上海环卫车辆设备厂研制的shw5092zlj侧装压缩式垃圾车投入使用,标志着上海垃圾运输开始进入压缩集装时代。密封车可实现渣土一立方超过一吨。据统计,压缩化装运车辆垃圾运输效率,从1995年的50%提高到77%。
作为一座国际化的超大城市,上海对于垃圾运输的要求并不止满足于容纳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垃圾运输更符合城市特征,尽可能少地给市民百姓带来次生困扰,甚至有时候能够为市民提供便利,成为新世纪这座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2000年以后,市民们可能会发现,上海的垃圾车不再像以前那样“油油腻腻”“滴滴哒哒”了。21世纪初,当时的上海环卫局开始着手改良包括吸粪车在内的一些环卫作业车辆,降低它们的作业噪音,缓解作业扰民的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海生活垃圾集装化运输信息化系统正式筹建。该集装箱流转系统套历时4年建成,具备位置跟踪功能。每辆垃圾车的所在地、行驶轨迹和维修保养记录统统有迹可循。
这套系统全面覆盖了生活垃圾压缩清运处置的整个流程,让上海市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家里产生的垃圾去了哪儿。2016年,上海曾有一户居民误将存放在枕头内的3万美元当作垃圾扔掉,却通过信息系统和环卫工人的努力成功找回。
环卫车辆的更迭,不仅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是有力地诠释了上海对城市环境建设孜孜不倦的追求。
2011年起,上海开展了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所有垃圾清运车也按分类标准实施分类收运。2017年,上海对环卫专用车的标志、用色等进行了统一。
先看高大上的清扫车,360度无死角
然后主角清运车登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相关要求》垃圾车采用粘贴纸粘贴,色号如下: 可回收物:蓝色、有害垃圾:红色、湿垃圾: 棕色、干垃圾: 黑色。
编辑:刘丹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