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
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
得了小毛病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可能并不是去医院就诊
而是先去药店买药。
不知细心的阿姨妈妈们发现没
如今,药店似乎越开越多,
店与店之间的竞争
也日益激烈……
药品种类琳琅满目
商家促销花样百出
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买到放心药、实惠药?
今天小坊就教你们几招
一起识别
“药店卖药的潜规则”!
潜规则一:
最显眼的地方摆放
利润高的药物
药店一般会把价格高、利润高的药物摆放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利润低甚至无利润的则摆在角落里。同时,店员会把高利润的药物在销售单上做记号, 方便向顾客推销。
潜规则二:
首推中药,
因为价格远高于西药
很多老年朋友都喜欢中药,要知道中药价格往往高于西药。
资深的药技师透露:
“
中药里,如果更换其中的几味药,其治疗效果变化不大,但仍被视为一种新药。国家并没有针对每味药实行价格标准,一些小药厂就会钻价格空子,牟取更多利润。
”
所以,在进价差不多的情况下,利润可观的中药是药店更喜欢推销的。
潜规则三:
推荐药品
首先考虑利润
其次再是药效
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得了感冒,想买个清热解毒的冲剂,跑到药店却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买什么了?(琳琅满目的药,选择恐惧症出现了)这时“热情的”店员会给你推荐一二。不过这时你得小心了,店员给你 推荐药可能不是依据药效,也不一定符合患者症状,而是看药品利润大小。
有些店员透露:
“
一些品牌药利润比较小,有时还被限量销售,销售员绝不会推荐,除非顾客点名要。
”
潜规则四:
用不熟悉的药品名称
哄骗消费者
去药店回来的药,可能并不是顾客想要的,“热情的”店员正是抓住了顾客对医学知识不了解这一点,用名字来欺骗消费者购买此药。比如牛黄消炎片,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但店员会把它当作西药里的“消炎药”来卖。如顾客感觉不对, 他们会解释,中药副作用小等。甚至通过花言巧语将保健品卖给顾客。
潜规则五:
同一类药
先推销小品牌,利润高
药店店员还有一个套路,就是同一类药品先推销小品牌,因为利润更高些。同一类药物,不同的生产厂家不下十几种,有包装好看点的、含量有区别的,当然这个 价格也就各不相同了。其中,除了一两种来自大厂家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杂牌军”。小品牌的药物进价自然比大品牌的低,售价却与大品牌相当,甚至更高。
潜规则六:
临近保质期的药抢先卖
药店猫腻中当然不会放过快过期的药。当然得急着卖啦!因为药品过期则不能上架销售,这个损失是要药店担负的。因此快要过期的药,也是店员抢先推销的。小坊提醒,买药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果 发现已经是临期药品,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退换。
潜规则七:
私营药店挂国营牌子
资深的药剂师透露:
“
不管高价药低价药,药店只认准“利润”,在药品不出现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利润越大越好。很多消费者认为大的药店可靠,其实现在 一些国营大药店也多采用加盟店的形式,挂的是国营品牌,实际是私人经营。
”
潜规则八:
药厂销售员入驻药店当店员
有些药厂或代理商会直接聘用人员进驻药店,冒充药店工作人员。聘用后将她们分派到各个药店,对其自身产品进行推销,药店厂家各自提成。所以你买药时, 如果店员总是给你推荐这1、2个厂家的药,你就要小心了,千万别被忽悠了。
教你躲开“药店”陷阱
1、能在医院开的药 ,不去药店买。
2、首选大品牌、连锁药店。
3、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说清楚所要购买药品的名称、品牌和生产厂家,不听推销员的巧言善辩,只管取药。
4、如果实在不知道所买药品信息,也可以听取店员建议意见。但过分热情的推销还是要当心,最终的选择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5、看清包装信息:认清“药”字号、“健”字号以及“食”字号,每个字的含义不同,以免买错,延误病情。
6、注意生产批次,临近保质期的药不要买。
7、不建议在药店购买降压药、降血糖药以及抗生素等药物。
是药三分毒
平时多锻炼
保持良好的心情
比什么药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