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区域协作急救网络 "救心"速度加快

2018-3-8 9:41:22发布54次查看

“120”急救车发车前,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仔细检查设备
浦东新区各家医院积极打造胸痛中心,建设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区域协作急救网络体系。以公利医院为代表,胸痛中心的急救速度在加快,急救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发病初期的90分钟被视为救治“黄金时间”。那么,在浦东,一个心梗患者拨通“120”电话后,开通被堵的血管要多长时间?记者从浦东新区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速度最快的是公利医院,患者可以直接进导管室接受手术,有望在40分钟内开通血管。
40分钟,快在哪儿?
浦东新区急救中心副主任张春芳向记者出示了一张“院前急救电子病历”,该病历清晰地记录了家住博山东路188弄的患者包先生的就诊时序:包先生胸痛10分钟后拨通了“120”;“120”接报后立即出车,10分钟后到达;3分钟后,包先生被送上急救车,随车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判断可能是心梗发作,随即将心电图资料上传与公利医院共建的“胸痛中心微信群”——此时,公利医院胸痛中心已经明确信息:有一名高度怀疑心梗的患者即将送到,立刻进行相应手术准备;7分钟后,“120”急救车到达医院,直接将包先生送进导管室,相关检查随即明确诊断为心梗;确诊之际,胸痛中心主任陆继德根据诊断马上施行手术——置入支架、开通血管,患者的症状随之缓解……从急救车抵达医院到患者血管开通,只有19分钟。
张春芳说:“救治速度快最关键的是两点,一是车上有药,二是医院优化了流程。”
“车上有药”,指的是急救车上配备了“心梗一包药”,即与心梗急救相关的药物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患者救治的效果甚至成败,所以“车上有药”很重要。第一个在“120”车上放置“心梗一包药”的是公利医院,随后,仁济医院也与浦东“120”合作,配置了“心梗一包药”。
张春芳介绍,急救医生将患者心电图传到微信群里,待前线与后方诊断一致为心梗后,急救医生在车上就给患者服下相关药物,同时做好吸氧、留置针等一系列术前准备。
到了医院,正常的流程绕不开急诊。然而,公利医院对流程进行了优化,跳过急诊这一步骤,直接将患者送进导管室。
区域协作急救网络发力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很复杂,而超过30%的患者是因急性心梗突发。突发急性胸痛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识别与救治,很可能瞬间危及生命。为此,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心梗救治院内“绿色通道”,得到多家医院响应。如今,全国范围内,尤其在上海,各家医院正在积极打造胸痛中心,建设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区域协作急救网络体系。
“近年来,浦东的心梗急救病例越来越多,2016年和2017年两年,我们出车进行急救的心梗患者达到了5824例,平均每天有8例。”张春芳透露,急救车是缩短“院前延迟”的重要环节,“我们目前已与公利、仁济、曙光3家医院建立胸痛微信工作群,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已到’。此外,我们还与东方、七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等正在建设胸痛中心的医院签了约。”
公利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陆纪德认为:“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尽可能缩短首次医疗接触到急诊手术血管开通的时间。”国际上公认,从患者发病至手术开通梗死血管的过程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此,公利医院对通往导管室的电梯进行了改进,一旦心梗患者送到,保证有一部电梯供急救使用。据悉,2012年,公利医院便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以经验丰富的心内科、急诊科医师和“120”院前急救人员为核心,联合胸外、呼吸、放射、检验等相关科室,依托仁济医院胸心外科,并整合周边8家基层医院,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诊断和救治流程。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优化升级,胸痛中心的急救水平得到了提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