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EPA框架下首家合资全牌照券商申港证券落户后,浦东又推动国际资管巨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同时,浦东还正在推动国际评级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评级法人机构。
记者从浦东金融局获悉,2017年,浦东金融改革创新有序推进,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和科创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2017年6月,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2017版)发布,这是全国首张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为外资进入我国金融领域提供了便利,彰显了上海自贸区不断深化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
此外,自由贸易账户服务功能还进一步拓展。2017年6月,上海自贸区首批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落地,较一般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增加了本外币一体化功能,即企业可自由选择币种进行归集,通过自由贸易账户的多币种功能实现池内资金的自由汇兑,同时还增加了日间透支、隔夜透支及理财等功能,可满足企业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财务管理需求。
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共有56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共开立70181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内资金余额2176亿元。上海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经常项下结算额、直接投资项下结算额分别为3699亿元、3647亿元;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到13877亿元,占全市的47.5%;累计有769家企业发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9761.5亿元;95家企业取得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资格,52家已经开展试点。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浦东金融支持国家战略桥头堡作用初步显现。近年来,上海自贸区利用创新机制优势,加快金融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双向开放和互连互通,确立了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跨境金融服务制度。如,利用机构集聚优势,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商业贷款、海外保险等方式,为国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和项目提供直接融资。2017年,俄罗斯铝业在上交所发行熊猫债,匈牙利政府和马来西亚马来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
浦东还积极探索科技企业融资新模式。2017年,浦东金融局与市担保中心、新区财政局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推动市担保中心建立浦东新区企业担保申请审批绿色通道,截至2017年年底,已为454家新区企业解决10.33亿元资金需求。同时,推动小微“双创”增信基金设立工作,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引导金融资源精准对接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