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人们世代相沿的习俗。2018年3月2日,喜逢元宵佳节之际,为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师三全体师生齐聚三江路校园,开展了“一年级一特色”的主题元宵节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风发芽。
花灯里的秘密
一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精美的元宵节花灯,一同探寻花灯里的秘密。班会课中,他们积极热情地介绍了自己带来的花灯,说造型,讲寓意。不少同学精心准备了关于元宵花灯的传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同学们分享了花灯的故事,别看他们年纪小,传统知识了解的真不少!
元宵故事会
二年级以“元宵故事会”为主题开展特色班会课。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元宵节”文化故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被二年级的学生们演绎的声情并茂,生动形象,不时激起现场小观众的阵阵掌声,元宵节日的氛围十分浓郁。
热热闹闹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习俗,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级的师生们开展了猜灯谜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加,开动脑筋,有的抬头看灯谜、低头思谜底,有的三三两两共同协商,也有的把灯谜用笔记抄回去与家长一起思索答案。此次猜灯谜活动使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同时也给校园增添了节日氛围。
舌尖上的元宵佳节
人人都知圆润甜蜜的汤圆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肴,然而元宵节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传统食物。
四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舌尖上的元宵”为主题开展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班队会。活动中,大家观看有关汤圆由来的视频,通过小报展示,资料共享等学生交流方式,分享了元宵节传统食物的种类及由来,欢度元宵节的同时,收获了满满的传统饮食文化知识。
上海弄堂游戏闹元宵
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这些传统的上海弄堂游戏走进校园。
五年级的学生以“上海弄堂游戏闹元宵”为主题的班会课在各班如火如荼的开展,同学们课前向家里的长辈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弄堂游戏,制作成电子介绍卡片与大家分享,一些同学还带来了铁环、沙包、毽子、皮筋等,小小的课堂充满了同学们好奇的发问与体验游戏的欢乐笑声。上海弄堂文化熏陶使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
中国剪纸艺术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六年级的同学体验了一次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结合实际生活,大家讨论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现代社会的方式,服装设计、包装设计、贺卡年历等等,极富有中国风。最后,全体同学动手制作了一张剪纸作品,整个活动中,除了感受民间剪纸作品的艺术魅力,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传承传统工艺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
皮影戏庆元宵
七年级开展了“皮影戏庆元宵”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们上台介绍元宵节的由来、传统美食、节日习俗,让同学们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理解,通过观看皮影戏片段、《传统文化——皮影戏》纪录片等活动,向师生们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本次主题班会带领学生们走近非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诗词里的元宵
为了充分挖掘民族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一步在传统节日中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元宵诗词大会”、“七彩元宵节”系列活动。各班学生交流元宵节的来历、讲讲元宵节的故事、朗诵元宵节的诗词、品读元宵佳句。
过好中国节,培育民族情。师三实验“元宵节”系列活动在全体师生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感受民族传统节日的同时,将民俗文化知识融入到校园活动中,让传统文化知识在博雅学子的心中扎根,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蒋海英;摄影:张怡 陈婕;责审: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