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殷洁如3月5日报道:3月3日8时,一场家门口的招聘会在金山区朱泾镇紫荆广场上如期举行,广场中央大型广告牌上的2000多个岗位,为当天前来的求职者带来了新一年的憧憬。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佳田药用包装有限公司、上海通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多家热门的招聘摊位前排起了长龙,你问我答,场面融洽,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
据朱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天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是朱泾镇为促进就业搭建的重要平台之一。“留乡就业”一直以来是众多本地老百姓的真实愿望,也是政府不断努力的方向。据了解,近年来朱泾镇坚持推行社区托底、活动支持、企业连线等举措,使企业、应聘者双对口,让“家门口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对口塑才,“订单式”培训,破解就业难
对靶企业需求塑人才,满足技术需要输血液,看似助力的是企业,实则是对求职者实实在在的“神助攻”。创造就业岗位与提升就业能力双管齐下,才能使解决就业难题落到实处,把就业帮扶当成造血而不是单纯的输血工作来做,才是真正做到底、做到位。
去年底,家住北圩居民区的陈阿婆,为孙子就业难的问题找到了居委会。据陈阿婆说,自己的孙子小庄毕业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学历不高,也没有特殊技术,在应聘时四处碰壁,几次面试没回音之后,他也就逐渐丧失了信心,不愿意再主动找工作了。如今,孙子的就业难题成了全家人的心病。当天,北圩居民区的就业援助员吴伟伟接待了陈阿婆,仔细记录了小庄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状态,并留下了小庄的联系方式。之后的一段时间,吴伟伟一边给小庄做心理疏导,一边时刻留心着企业的招聘动向。在每月一次的援助员例会上,新农工业区的上海兴源东安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招操作工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会后,他就立即联系了小庄,在电话中对企业情况与现招职位进行了介绍。在征询小庄同意后,为小庄报名了用工前操作工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小张成功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就在一个月前,正式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得知孙子找到工作,陈阿婆高兴地到居委会向小吴连连道谢。
围绕本镇产业发展定位,根据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职业工种,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培即用”的“订单式”培训模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乐于采用的“定岗输送”招工形式。而这种模式本身的实效性与定向性,对于求职者而言,更能获得技能与工作上的双倍收益。
精准对焦,“检索式”定位,帮扶难就业
对特殊群体,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式”的一般就业服务为“细水滴灌式”的重点就业帮扶。除了积极动员企业适当放宽残疾人可就业岗位外,在朱泾镇有这么一些人,为残疾人就业不断努力着。
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分布在全镇各村居的残疾人联系帮扶队伍,他们中的许多人,自身就身患残疾或是残疾人家属。他们比谁都明白残疾人难就业的心酸,在日常工作中也更能照顾到残疾人的心理。对辖区残疾人的伤残等级、家庭情况、诉求、特长、有可能适合的岗位,他们都有十分细致的记录。一旦有残疾人岗位发布,他们就能迅速检索,定位适合应聘的人选,挨个上门问询就业意愿,并且陪同面试。
残疾人专职委员小黄,就是朱泾镇这支爱心队伍里的一员。去年,长期助人就业的他也幸运地成为了“被检索”的对象,并且这次对他的“精准定位”,给他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机会。小黄回忆,去年11月接到了镇残联屠老师的电话,告知他,今年事业单位考试,区里有面向残疾人群的定向岗位,根据伤残等级、学历、专业等综合考量,觉得小黄很合适,可以大胆报名。小黄在高中时期不幸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造成腰腿部行动不便,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个机会对他而言十分宝贵。在接到镇残联电话后,他积极备考,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了笔、面试,上个月体检也已完成,正在等待最后通知。
就业帮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落实“精准帮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但只要政府担当尽责、勉力为之,就业援助人员真心关怀、专业帮扶,那就业之路就会越来越宽,家门口就业也将成为越来越多朱泾人的选择。
(本文图片由朱泾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