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朝婚礼、看皮影、猜灯谜 沪上元宵主题活动闹出红火味
2018-3-3 18:34:16发布71次查看
图片说明:一场华丽热闹的大唐婚典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演
图片说明:皮影戏吸引老少驻足,现场坐满了人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3日报道:“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新夫朗诵却扇诗,新妇轻轻拿开遮面的团扇……一场华丽热闹的大唐婚礼今天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楼上演,台下观众纷纷拿出手机录视频。作为第十二届海上年俗风情展的重点活动之一,婚典演绎、皮影戏、诗歌会、手工体验轮番上演,元宵主题市集闹出红火味、文化味。
图片说明:唐制婚典中,新妇手持团扇以遮面
去年一场明制婚礼给市民们留下深刻印象。据上海青果巷子传统文化促进中心负责人王鹏介绍,唐制与明制婚典最大的不同在于却扇之礼。唐朝的新妇并不是戴盖头,而是手持团扇以遮面。新人拜堂时,新夫要念却扇诗,新妇才会将遮挡面容的团扇拿掉。此外,结缨结发也是唐朝婚礼仪式中重要的部分,从新夫新妇头上各取一缕头发放入锦囊,新妇再将结发锦囊放在腰间。此次演出的团扇是刻丝之品,新妇的衣服则是规格比较高的钗钿礼衣。从流程到细节,都一一展现了传统婚俗礼仪丰富的历史底蕴。
95年的从事幼师教育的李小姐第一次扮演唐朝新妇,“之前觉得行礼只需要拜一拜,其实还有很多手势,以后婚礼会考虑中西都有。”在王鹏看来,表演古代的婚典最重要的就是礼仪与文化。“很多人对古代文化有误解,以为只有老人喜欢,可能自己是完全不知道。”他透露,去年有三对新人看了表演后咨询,并举办了古风婚礼。
图片说明:居民带着孩子在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剪窗花
除了市群艺馆,各社区文化中心也举办了闹元宵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喜庆的气氛中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昨天下午,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金犬闹元宵”活动十分热闹,并第一次尝试了直播。中心的三至五楼全部开放,三楼有捏面人、香囊制作、剪窗花等中华非遗项目体验,四楼是狗年diy灯笼制作,五楼则是年轻人喜欢的面部彩绘和蛋画活动。董女士陪着女儿一起成功制作了灯笼。她一直参打浦桥加社区文化中心的活动,“每次内容都不一样,有的是动手的,有的是儿童剧,小朋友很喜欢。时间也适合,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
图片说明:居民在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猜灯谜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