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浦东新区民政局对居村、群众、社会组织、局属事业单位等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展开大调研,把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作为调研重点,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工作更有实效。
民政局围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国防保障以及综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沉下身子,切实找准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居村方面,深入居村、家庭、群众中,听取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民生需求,帮助基层推动疑难矛盾和共性问题的解决。针对不同调研对象,采取不同的调研方式:对于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群众骨干等,尽可能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调研;对于青年白领人群,以全天候、全开放的“线上”意见征集为主;对于低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体,结合帮困“送温暖”等工作开展上门调研,征集民生需求;对广大群众,依托“家门口”服务站建立日常信息互动渠道,通过民情日记、“浦东新区大调研微信公众号”等经常性收集社情民意,并及时答复各类民生需求。
社会组织方面,民政局计划调研不少于50家组织,按照突出重点与随机选择相结合的要求,重点走访枢纽型社会组织等。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并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发展和运营中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在浦东的健康、有序、优质发展。
民政局社会救助和优抚工作处在大调研中向群众介绍了新近出台的一系列救助政策和具体帮扶措施,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新区开展两年多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情况。针对调研中反映的部分医院“一站式”服务端口未启动的问题,形成一月一报的工作机制,及时与卫计委沟通改进。调研中,还有群众反映,就业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一旦自行缴纳养老金,低保资格就被取消,这对于一些有实际困难的人而言增加了负担,希望相关部门对特殊人群有评估标准。社会团体管理处在调研时,有社会组织表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等级有效期为5年,而给社会组织颁发的等级证书牌匾没有标明有效期时间,希望标明。
民政局大调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调研中发现的应该解决且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全部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开展进一步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一些不符合法规政策的诉求,要及时耐心做好解释引导工作。
从任务清单到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最终形成解决清单,为期一年的大调研行动中,新区民政局建立了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针对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做到不回避、不遗漏,确保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形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常态长效机制,全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政惠民”,奋力推进浦东民政事业再创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