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曾躲过日军数次轰炸的老闸北地标,现“三层楼”遗址复建完工

2018-2-26 5:35:31发布58次查看
   周到君发现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在裕通路恒丰路口的
这幢三层楼建筑
别看这幢建筑平平无奇
但在当年,这里是老闸北的地标
三楼挑出阳台
一楼临街门面用暗红色漆
看上去规制古朴
柱头
这幢楼是如何成为老闸北的地标的呢?
门牌上怎么又写着四安里呢?
这里有一段苦涩的历史
四安里原是位于恒丰路西侧裕通路上的一条里弄,该里弄内的房屋均为三层楼,1930年建造,共43幢。
房屋结构为混合结构,人字形屋顶,二楼、三楼均有挑出阳台。沿街底层为店面,经营中药、百货、餐饮、理发等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业。再加上周边有通济渡口、麦根路货站、裕通菜场,是闸北早期一处人口稠密、生活设施较为完善的繁华地段。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除派飞机狂轰滥炸外,还纵火焚烧民房建筑,使闸北成为一片火海。据《闸北区志》记载,淞沪会战3个月中,入侵日军在闸北施暴达80天之久,闸北华界工商企业几乎全遭毁损,40余所中、小学校被炸毁,95%以上建筑物成废墟,居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达数十万。
然而,在淞沪会战中,位于恒丰路、裕通路处的四安里43幢楼房却没有炸毁,而且完好无损。对于四安里在日军密集的轰炸中缘何能幸免于难,当时坊间便有种种说法。
有的说四安里住户中有一为日本人做事的间谍,而且地位不低,故日军司令部密令不许炸四安里。
有的说日机轰炸时,有住户在屋顶插了白旗,故日机没有轰炸四安里。也有人说四安里是日机轰炸时识别方位的标志物,如果把该地区全部炸光,日机就找不到返航的方向了。
不过种种说法均是人们的猜测,并无确切的文字资料佐证。
淞沪会战后,大批难民在四安里周边的废墟上搭建起低矮简陋的棚屋,四安里的三层楼房便更显得格外高大,于是人们就将四安里及其附近地区都称为“三层楼”,范围大致东到康吉路、西至长安路、南抵通济路、北达天目西路。 三层楼的名声就来源于如此沉重的史实。
抗战胜利后,四安里附近的一些工厂复业,居民剧增,公共汽车站设站即名“三层楼”。新中国成立后,四安里所在居委会也以“三层楼”命名,“三层楼”于是成了四安里一带的正式地名,四安里的原名反倒被人们淡忘了。
1986年,为配合建造具有现代一流水准的铁路上海新客站,建设部门对恒丰路进行了拓宽,四安里沿恒丰路一侧的房屋被拆除,其余的得以保留。
后来,三层楼遗址(四安里)在闸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录为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
2013年,闸北区文化局在对闸北区土地发展中心的复函中提出要慎重对待,将组织文保专家对三层楼遗址的具体保护方式进行论证。
现在,恒丰路上高楼林立,三层楼实在算不上稀奇。然而,历史记忆的符号却不会被轻易抹去,不少上了岁数的居民仍把这块地方称为“三层楼”;天目西路街道每年举办的足球邀请赛也冠以“三层楼”之名。
点击文末“写留言”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