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闵行新闻

【大调研▪书记手记】啃下最硬的骨头,攻下最难的问题 镇党委书记陈皋调研手记

2018-3-2 0:00:00发布105次查看

  春时惜如金,调研开新局。新年上班,我再次感受到了这次大调研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区政协主席祝学军新年上班第一天就来到颛桥调研,镇三套领导班子全员深入到基层一线走访,这两周基本上没有人坐在办公室,而是为谋发展、促民生问需问计。从1月份以来,大调研已经开展一月有余,调研的进展和成效如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我与办公室的同志们一起关注数据信息平台,每天我都点开看一看我们调研的进度。调研成果很实,一万余名调研对象提出了1800多个问题建议。这1800多个问题分量很重,既是对我们党委政府的期盼和信任,也是落在我们肩上的一份沉甸甸责任和压力。我坚信,大调研的最终评价标准一定在于这些问题究竟解决的如何?居民满意度有多少?

  有些问题,可能暴露的是我们镇党委政府的问题,需要解决在一线,所以能即知即改的我们一定要快速行动起来。比如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上海秒表厂安置“小三线”回沪职工所建的小区,这个开放式小区长期存在治安问题,居民非常忧心。镇里相关部门反应很迅速,实地察看后,认为由于售后公房管理费缴纳标准比较低、开放式小区停车费收缴难度大,造成小区监控无法不到位,从而形成偷盗困扰。经过审慎研究,初步确定安装5个监控探头,并纳入公安部门的路网监控,以解决偷盗治安问题,3月底前将完成安装。整个过程我们与调研对象多次沟通反馈,小区居民代表说,“镇里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感觉这次大调研真的不一样”。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在面上进行梳理,设计一个合适的路径和办法,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一揽子解决。比如,沪光路180弄农民新村,是一个1999年为落实有关工程而选址的农民动迁安置基地,有94座别墅房屋,88户动迁居民住在这里。但由于农民新村使用的土地性质为划拨国有土地等各种原因,一直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导致现在动迁村民的户籍仍“空挂”在拆迁前的宅基地上,新生子女、外来媳妇投靠户籍都无法迁入。今年还有3名新生儿因不能报户导致不能申报医疗保险、儿童住院保险、注射疫苗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事情,却是很大的民生。我心里很急,一旦中沟村撤制,产证问题、户口问题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我想,我们还是需向市里、区里再争取一下,想办法打开局面,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想一些办法,为全区乃至全市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下定决心,加快进度、力度,集结各方的力量去推进。比如,建于上世纪初的颛桥老街,曾是颛桥小镇上商贸最为繁荣的地方。然而,它的发展却停滞在这一刻。因年代久远,老街的房屋已显破旧,墙体斑驳,下水道堵塞,配套设施缺失,社区环境脏乱差,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居民们十分盼望党委政府能启动老街改造。这次大调研,老街居民再次向我表达了强烈的动迁愿望。这是一块硬骨头,是一个大难题。其实我一直放在心上,历届镇党委政府也一直在努力。3月1日,我们提出来的老街改造事宜正式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就好比两军对垒时的第一场战斗,建筑房屋时的第一块基石,为我们实质性启动老街改造打响了第一枪,很是及时。我想,接下来,就是我们党委政府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跟时间赛跑,能早则早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让居民放心,我才能安心。

  这些,只是1800多个问题的冰山一角。数字还将不断攀升。还有很多问题等我们去研究解决。当然,我们不仅仅是要解决某一件事,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机制上去想办法解决一类现象、一类问题。我想,大调研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整改、大提升,我们也要学会利用这个机会,啃下最硬的骨头,攻下最难的问题。

闵行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