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工作室纷纷落户市郊金山 带来了什么?
2018-2-27 9:21:47发布66次查看
2月26日,在金山区文化馆,一场“水墨缘·金山情——水墨缘研修班作品展”拉开帷幕,沪上著名的中国画家,原上大美院副院长、教授张培础和他的学生们携国画作品,为金山市民展现了一处水墨丹青的唯美世界。
这次画展的举办,是金山区不断引进名家工作室带来的成果之一。迄今为止,除了国画名家张培础,越剧王子赵志刚、沪剧王子孙徐春、锡剧王子潘佩琼、著名主持人葛明铭、滑稽名家钱程、舞蹈家胡嘉禄的文化名家工作室也已陆续落户金山。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张培础的中国画《闪光》就在国内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人民画报》及各美术专业刊物相继刊登发表,之后上海中小学美术教材也将其选之为国画人物范作。退休后,张培础又创立“水墨缘国画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沪上美术年轻才俊。
此次国画展览将一直持续到3月12日。期间,共展出近80件作品供市民参观欣赏,这当中有张培础老师等国内知名画家的墨宝,也有曾在水墨缘工作室学习过的魏志善等沪上知名画家的力作,还有水墨缘工作室学员的新作,包括金山区的部分画家。在作品的题材方面,有表现当代社会主旋律的严肃题材,也有反映各地民情风俗的人文题材,还有部分反映作者写实能力的写生作品。从表现的方式手法看,有的写意奔放,豪情万丈;有的勾勒细腻,幽情委婉……
为发挥好名家工作室的艺术辐射效应,张培础文化名家工作室将立足金山发展,开展一系列的艺术交流、创作、研讨、展示和公益培训等活动。2018年伊始,国画展的举办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还将结集出版,相辅相成,为金山美术界带来一缕春风、一片春意。
为了促进地区文化繁荣,金山区在2017年出台了文化人才新政——《金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办法(试行)》,并于11月7日起正式施行一系列文艺奖励实施细则,比如《金山区文化名家工作室资金扶持实施细则》、《金山区青年文化创客扶持办法实施细则》、《金山区文化系统首席岗位聘任制实施细则》、《金山区社区业余文化团队建设与发展扶持资金补贴办法》等。其中特别提出,要扶持建立金山区“文化名家工作室”,坚持分期分批稳妥推进的原则,严格甄选、宁缺毋滥,每年新增扶持数量不超过5个。
“通过‘名家’带‘民星’,可以更好地满足基层百姓的文化需求。”金山区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引娟告诉记者,春节前,自己在朱泾镇临东居委会调研时,那里的社区锡剧团就反映,随着观众赏戏要求愈来愈高,他们自编自演的剧目已不能满足需求,希望得到专业老师指导。几天之后,区文化馆就将金山名家工作室的锡剧名家潘佩琼请到了基层,并纳入常态长效机制,最大程度满足基层文艺爱好者的迫切需要。当天,在社区里,从经典曲目《珍珠塔》到《金玉奴》,从基本表演到基本唱腔,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的阿姨妈妈们受益匪浅,赢得掌声不断。
据了解,2015年6月20日,越剧王子赵志刚、沪剧王子孙徐春、锡剧王子潘佩琼和著名主持人葛明铭在金山区联袂成立各自的名家工作室后,他们俨然把金山当成了“家”。葛明铭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都会来到金山区文化馆为大家主持“上海故事汇”。去年,作为2017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暨中华文化联谊会重点支持项目,“越风画韵——2017上海金山农民画·经典越剧香港展演”活动在香港举行,由上海金山赵氏工坊出品、赵志刚执导并主演的越剧清唱剧 《红楼梦》,首次引入西方清唱剧的形式,令香港观众耳目一新。
近年来,在金山区政府的支持下,金山赵氏工坊已连续两年推出原创大戏,在公演中得到观众好评。而越剧清唱剧《红楼梦》的演出,舞美设计、大观园舞台背景等都运用了金山农民画元素,动静之间,两种艺术形式完美交融。
除大型演出外,名家孙徐春和潘佩琼还常常参加金山本土戏曲爱好者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与他们一起表演,并现场指导、点评,依靠“名家带民星”的方式帮助提升业余戏曲爱好者的艺术表演水平。同时,名家们还为金山的文化发展劳心劳力。比如,葛明铭结合“美丽乡村行”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两大主题编写金山故事并深入基层参加演出,潘佩琼受邀担任金山实验小学锡剧艺术团的指导教授,赵志刚则提出让“赵氏工坊”和金山农民画家结对,用农民画呈现越剧的风采。
“一方面,让郊区百姓近距离享受优质文化节目,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名人工作室的大力宣传,金山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金山区文化馆馆长陈为民表示,名家们在金山开设工作室并不是摆设,他们都很乐意为金山文化创意产业出谋献策,还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金山,带动地区文化事业繁荣。据透露,今年,金山区还将与几家艺术院团展开紧密合作,届时有望整合引入更多优质资源,以满足市郊百姓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