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网上订房“生客”300元,“熟客”竟要380元?

2018-3-1 5:27:49发布75次查看
  刚刚过去的长假
你出去旅游了没?
最近,一位网友的出行经历
上了热搜,涉及的内容
让人“大开眼界”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
“公平”又“便宜”的网络平台
很可能存在偷偷“杀熟”的行为
据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爆料: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
他用朋友的账号在同一家旅行服务网站上查询后发现,朋友账号里显示300元的房价,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去查就变成了380元。
反而比陌生人要高?
是不是很难相信?
但是@廖师傅廖师傅的遭遇
却引发了一大波网友的共鸣
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
网友们纷纷在评论里吐槽
自己疑似被“杀熟”的经历
“机票”订购首当其冲
“酒店”订购紧接其后
除了订购机票和酒店时
疑似存在“杀熟”的问题
就连打个车都可能被宰!
网友还发现了另外一些
疑似“杀熟”行为
“同物不同价”似乎还存在于
安卓用户和苹果用户之间
这可能就要归功于无所不在的大数据了……
“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谈及现在部分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杨义先坦言,很多企业难以抗拒价格差的诱惑。
其实,不仅仅国内企业存在这种“杀熟”行为,国外一些企业同样有这种情况存在。
2000年,亚马逊的差别定价就曾引起争议。那时,一名亚马逊用户反映,在他删除了浏览器的cookies后,之前浏览过的dvd商品售价从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
个人信息被随意利用
我们要怎样才能
维护个人隐私呢?
看看专家怎么说
杨义先建议,从法律上,应禁止以“人肉搜索”为目的的大数据挖掘行为;增加“被遗忘权”等法律条款,即网民有权要求相关网络删除“与自己直接相关的信息碎片”。
多位从事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也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同一产品针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的行为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商家应该及时调整价格表。
现阶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这些网友的回答
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路
保护个人信息任重而道远,小坊提醒大家:
购物时货比三家;
及时清理购物平台缓存;
可以请朋友家人用他们的账号帮忙再看一下价格;
最大程度减少被“杀熟”的机会。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