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通办"黄浦区一线工作人员提了这些建议
2018-2-27 10:04:23发布69次查看
居住证挂失、敬老卡申领和发放、长期护理保险相关事务申请、生育保险待遇申领……今年3月起,上海这161项事务可以在居民群众“家门口”办理了。这一流程叫“全市通办”,打破居民办事过程中存在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让居民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受理中心都能申请办理事项。161个民生事务实现“全市通办”还有啥细节要完善?2月22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在马当路上的淮海中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向前来调研的黄浦区委书记、黄浦区长杲云以及黄浦区职能部门负责人反映了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淮海中路街道是人口导出地,原先来社区受理中心办事的人并不算太多,但实现全市通办后,估计办事人数将会大幅上升。“在我们这里工作的白领多,估计在实现全市通办后很多白领会在中午休息时间来受理中心办事。”街道副主任张欣说。2017年,淮海中路受理中心全市通办事项为88项,根据市相关部门要求,3月后全市通办事项将达到161项。政府部门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是关键之一,为此近期淮海中路受理中心与多个街道的受理中心进行了多次联合“演练”,查找问题,为新系统的上线运行做准备。
在演练中,淮海中路受理中心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老旧的电脑和高拍仪等硬件设备在采集等环节反应很慢,影响办事效率,需要更新升级,但今年的财政预算未纳入其中。”“在全市通办演练过程中,明显感到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黄浦区运管中心协调解决。”“演练时网络不稳定,电脑页面跳转缓慢,需要反复刷新。”在受理中心,一线负责人向黄浦区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连串问题。黄浦区科委、审改办、民政局、人社局、卫计委、残联以及相关街道负责人边听边记录,这些问题将尽快予以解决。杲云表示,黄浦今年要优化网络环境、畅通信息系统,做好服务器性能和网速提升工作,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全市通办网络通畅,万无一失。同时,黄浦将建立相应的“全市通办”黄浦中转站,建立材料流转相关制度,确保材料流转及时安全。
在现场,一线工作人员还提出,在新的政策或者新调整的政策正式实施前,媒体往往先行一步将有关业务政策内容进行发布,而街道受理中心实际操作工作人员却没有收到正式通知和详细政策口径。建议市区两级能提前通知,提前部署,以便中心窗口操作人员做好准备工作和统一服务口径。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