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黄丽春、通讯员史鹏2月25日报道: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十,适逢周末的申城依然年味浓浓。在沪郊金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堰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民俗展演活动,当地文体爱好者古今穿越、载歌载舞,吸引了近万名群众争相目睹。
图片说明:“秦皇巡游”方阵(陆庆平/摄)
活动以“闹元宵”为主题,融合秦始皇巡游典故、游园、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和木兰拳、荡湖船、蚌壳舞等民间曲艺,再现了史上“浦南首镇”张堰老街张灯结彩、锦绣交映,百姓欢声笑语、锣鼓声声的盛世景象。
图片说明:“荡湖船”方阵(陆庆平/摄)
那么,一个沪郊古镇为何会有秦始皇巡游典故?秦始皇与张堰究竟有何渊源?据《张堰镇志》编撰者梁向东介绍,在张堰镇西有一座山,俗传秦始皇登此观海,明代《正德年金山卫志》(1517)和《正德华亭县志》(1521),以及清乾隆《金山县志》均有记载。民间传说秦始皇来的一年,农作物长得特别好,丰收的农民满怀喜悦盼望秦始皇再来,于是把山取名秦山、秦望山。
图片说明:猜灯谜
日久天长,张堰老百姓就慢慢形成了游秦山的民俗传统。清光绪《金山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游秦山,男女如蚁,兼贩货,多农器。”《重辑张堰志》记载:“秦山市三月朔、望、二十八及四月朔日。”此外,在乾嘉年间张堰诗人的诗歌和竹枝词中也有描写。王丕曾《留溪杂詠》“春残结队号遊山,村女郊童各一班”、时光弼《张溪竹子词》“野畦春暖日迟迟,秦望山头景色滋,田妇村童都结伴,桃花看到菜花时”。
图片说明:“九彩龙”方阵(陆庆平/摄)
今天这项名为“行走在古镇上的民俗”活动,除了再现秦始皇祈福、巡游之外,还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元素。作为沪郊“文化走亲”的重要载体,毗邻金山的浙江平湖林埭镇也跨区“走亲”,首次将九彩龙、荡湖船等特色民俗奉献给张堰老百姓。林埭民间的舞龙风俗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经过创新发展的平湖九彩龙现已成为平湖人民喜庆佳节的象征。闪亮登场的九彩龙方队伴着锣鼓声声,在空中翻腾嬉戏,不时赢得张堰群众阵阵掌声,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留存珍贵瞬间,直呼“精彩、好看”。
图片说明:拿起手机留存珍贵瞬间
据了解,张堰镇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这里不仅孕育了近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全国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走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近代著名画家白蕉等名家,还保存有上海唯一的元代私家花园张堰公园、国内首个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的纪念馆上海南社纪念馆及钱家祠堂、走马楼等历史建筑。近年来,张堰镇继承发扬传统习俗,挖掘培育先进文化,结合“文教特色镇”建设,先后举办了“南社文化月”、“行走在古镇上的民俗”等系列活动,不断扩大自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