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华漕镇西郊九韵城景平苑睦邻楼组14号楼的街坊邻居们纷纷化身厨神,在楼道的客堂间准备了一桌走胃又走心的年夜饭,提前将新年的温馨祝福带给了大家。
童年之味
“真是从小吃到大!年年有它!”12楼的朱老伯端出刚做好的四喜烤麸,说,“上海人过年菜名也要讨口彩,烤麸烤麸,就是‘靠夫’,意思是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
黄褐色的烤麸仿佛岁月的色彩,气孔像海绵一般吸满了汤汁,口感松软鲜甜。
烤麸多油多糖,耐储存。这次朱老伯用的是最传统的做法,先把烤麸在油里面炸干,等到要吃时再和黄花、花生、木耳其他“四喜”混合,加调味料再烧软。
“把烤麸炸干再烧不仅更入味,还能延长保存时间。我小时候一份烤麸可以从正月初一吃到十五呢!”
沈老伯夹起一块,眼前仿佛浮现往昔过年时拿着豆制品票排队买烤麸的画面。
蒸熟后的桂鱼色泽淡稚,味似蟹肉,鲜香馥郁。
朱老伯说:“更传统的做法是用黄鱼,不过桂鱼肉质更紧实,过年时我更喜欢它。”他坚持清蒸的鱼一定要当日现买,说这样味道才鲜,这天还特地起了个大早为街坊们买鱼。
爱情之味
“他呀,从我们认识的时候开始就喜欢做菜,年轻时每次同事聚会他一定要掌勺的。”5楼的朱阿姨看着爱人姚伯伯烧着油爆虾,满脸幸福的笑容。
油爆虾是本帮菜中的大菜。用旺火菜籽油锅炸虾,烧好后虾外脆内嫩,虾壳红艳松脆,虾肉呢鲜嫩咸鲜,令人回味。
朱阿姨说:“几十年了,家里‘买淘烧’都是他一人包管,年年过年都是他掌勺,他负责烧,我负责吃。”
西芹的清香和鱿鱼的素味搭配在一起,平淡而妥帖。这是生活的味道。就像饱经时间打磨的爱情褪去最初的热烈,变为长久的陪伴。
姚伯伯夹起一片鱿鱼,送到朱阿姨嘴边:“要端出去了,来,你先给邻居们尝下味。”
亲情之味
8楼轮到“掌勺大厨”潘阿姨登场了。
“平常我老公烧,过年要去儿子家,他们都爱吃我烧的菜。”潘阿姨幸福地说。潘阿姨家每年春节,必有的一道菜就是清炒虾仁,今天楼道邻居一起吃年夜饭,她也要为这些“亲人”献上这道拿手好菜。
在前一天的下午,潘阿姨早已购买好了活虾,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细心地去除背筋。“挑得都腰酸了,之后还要给儿子准备。不过大家平日里互相照顾,跟亲人似的,为亲人做菜,值得呀~”
剥好的虾仁已加入盐、淀粉、味精、蛋清腌渍好了。潘阿姨再将虾仁温油煸炒,最后加入切丁的彩椒,屋里飘香四溢。这满满一盘虾仁,晶莹剔透,鲜明透亮,而且软中带脆,嗲!
年夜饭里免不了鸡鸭鱼肉,潘阿姨总要备几道清爽的菜,解解腻。
先切碎大蒜,晾一会儿后再下锅煸炒,待蒜稍稍上色后加入荷兰豆翻炒,最后加水,稍煮片刻就可出锅。这道菜简单快手,清甜爽口,邻居们也都赞不绝口!
团圆之味
“吃年夜饭时,一盘如意菜是一定要有的,这样来年嘛称心如意。”4楼的郑阿姨说。
如意菜最主要的食材是豆芽,不仅脆嫩爽口,形似玉如意,“如意菜”因此得名。把豆芽和油豆腐、豆干、青蒜炒熟拌匀后便大功告成。
这场楼道里的盛宴越来越热闹,邻居们围坐一团,等待着“全家福”这一新年压轴菜。蛋饺、肉丸、粉丝、肉皮、虾仁等菜品在高汤中群英荟萃,象征着阖家团圆。
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象征金元宝的蛋饺,上桌不久便被一扫而空。“这样好啊,大家新的一年都财源滚滚!”
尽兴时,众人举起杯子,互相祝贺:“来来来!大家新年快乐!”
如此和睦的邻里不正如一个大家庭一样吗?
宴席到了尾声,一道丰盛的年夜饭怎么能缺水果拼盘呢?
7楼的沈阿姨早就准备好了,从刀工到摆盘都心意十足!她说:“我不会做菜,但平时楼组里大家都互相非常照顾,现在过年我也想为大家做些贡献呀!”
音乐,响起来
6楼的返乡知青蒋老伯15岁开始就自学乐器,如今每次睦邻楼组开展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一首喜气洋洋的二胡《春节序曲》,全场年味十足!
10楼的徐老师在华漕社区学校担任沪剧老师,现在学校放寒假,他却不肯闲着,一定要为邻居们一展歌喉。
原来,这场独特的年夜饭正是西郊九韵城景平苑“祝福声声迎吉祥,团团圆圆闹新春”睦邻楼组活动。
睦邻楼组自2016年成立以来,每逢过节都会举办茶话会等各类活动,这次的年夜饭更是考虑到小区空巢老人多,通过邻里间的关怀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亲如一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