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有很多长期工作生活在外的崇明人陆续回到崇明,准备温馨地在家乡欢度新春佳节。新村乡新浜村的沈瑾常年在外,每年回崇明的次数很少。前几天,沈瑾一回崇明就真切地感受到,左邻右舍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都格外高。“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要成为‘落后分子’了。”沈瑾说,去年夏天,她回过一次崇明,村里那时正在积极倡导垃圾分类,还给每家每户配备了新的垃圾桶,自己还专门去参加了垃圾分类的学习讲座。“当时,我担心这个工作开展起来会很难,没想到短短半年,大家的变化会这么大。”不仅如此,村里每天都由专人上门收集分好类的垃圾,村容村貌也优美了许多,这些都让沈瑾欣喜。 得知沈瑾回来了,村里的志愿者及时上门,在询问沈瑾有什么需要的同时,不忘提醒她别忘了垃圾分类。“去年学习过一次,这回又补了一课,肯定不会忘的。”沈瑾说。 向化镇卫星村的宋燕任职于市区一家大医院,平时工作繁忙,少有空闲回家看看。过春节了,宋燕特意提前几天回到家乡,陪着父母一同准备过新年。宋燕回家的当晚,她父母就准备了一大桌菜,都是宋燕爱吃的。饭后,宋燕刚准备把垃圾收拾起来,就被妈妈叫住。“不能装在一起的,要做到垃圾分类,晓得伐。”宋燕一愣:“我们村里也开始进行垃圾分类了吗?”“什么我们村里,全崇明都在开展垃圾分类了。”妈妈回答道,“垃圾分类其实并不麻烦。而且还能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美好。”宋燕笑道:“那你教教我呗。”妈妈指着家中的两个垃圾桶说:“一个是干垃圾桶,另一个是湿垃圾桶。湿垃圾有果皮、菜叶……”母女俩边聊天边做家务,格外温馨。 第二天,宋燕又特意在村里转了一圈,河畔整洁、村道干净,全村环境宜居宜人。宋燕感慨:“在家乡学到的这些好做法、好习惯,我要带回市区,做一回生态文明的传播者。” 很多最近回乡的崇明人和沈瑾、宋燕一样,都在为崇明的变化而感到高兴。2017年,崇明以“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新品牌、新名片”为目标,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崇明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区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期间,各乡镇、各村(居)狠抓“源头分类”,各出妙招,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引导全区干部群众树立“自己家园自己爱、自己家园自己管、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护”的主人翁意识。 新的一年,崇明将探索更多鼓励约束长效管理机制,让广大市民更好、更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中来,为达成“高水平高标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