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之夜,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手术室中医务人员们仍坚守在工作岗位。赵青松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麻醉科的一名医生,今年春节,爱人已经带着孩子回了老家,赵青松却“走不了”。图为手术室中一名男婴降生,医护人员将新生儿展示给产妇。
| 在医院值班跨年,对赵青松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很多人对麻醉医生可能不太了解,像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产妇减轻分娩时的痛苦。”赵青松说。图为赵青松正在手术台边盯着心电监护仪,密切地关注着产妇的生命指标。
| 从早上八点上班,到下午6点,他已经完成5台手术室剖宫产的麻醉和产房11名分娩镇痛。手术室刚忙完,产房需要麻醉医生的电话就来了,产房的5床打完,9床又推了进来。图为赵青松在麻醉处置室中向产妇询问情况及病史。
| “今天的量还不算多,最忙的时候我们24小时做了36台。”赵青松,“分娩量多就很累,不过我们也不怕量多,就担心的是有紧急情况。”图为赵青松正在为产妇注射镇痛。
| 正准备离开处置室稍作休息的赵青松接到电话,手术室中一位产妇需要注射镇痛。他连忙来到手术室,一刻不曾停歇。
| 今天除了是除夕之夜,也是赵青松女儿的十周岁生日,而作为父亲的他却不能陪在身边。图为走出手术室的赵青松正在洗手。
| 妻子在安徽某监狱工作,周末才能回上海。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赶上周末值班,赵青松和家人就几乎见不上面。聚少离多是这个家庭的常态,节假日亦是如此。图为赵青松将产妇的信息输入电脑。
| 酱鸭、牛肉、油爆虾、青菜、番茄汤,蛋炒饭,就是赵青松的年夜饭。下午6点,第一口饭下肚。虽然已经冷了,可在赵青松眼里,这已然是医院“vip待遇”。和许多“白大褂”们一样,赵青松要在医院里值班,中国人最注重的团圆饭年夜饭,他也要在医院里吃。
| 赵青松的这顿年夜饭只吃了6分钟,匆匆收拾了桌面,他坐到休息室的沙发给女儿打电话。“今天过生日开心吗?”“挺开心。”女儿对于父亲的“缺席”已经表示理解,并励志将来要做一个生物学家。图为赵青松与女儿打电话。
| 不仅仅是赵青松,此时此刻,在上海的各个角落,有着无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工作者保障着城市的运行,守护着我们走入新的一年。图为奔波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房与手术室之间的麻醉医生赵青松。(文章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