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旧金山湾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推特、优步、爱彼迎三家互联网新兴巨头的总部都设在那里。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总裁旺德曼最近在谈到中国长三角湾区建设时特别建言:政府部门加强联动,重在营造让创新想法和信息快速传播的开放环境;政府提供支持,但不要规定明确的方向。
“重在营造开放环境”“不要规定明确的方向”—— 旺德曼所指正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问题。
一个创新中心的形成,一定是多种要素聚集、协同、融合的结果。旧金山湾区成科创中心有三大因素:一是高校改革成创新“发动机”,二是“旋转门文化”促风投集聚,三是宽容失败吸引全球人才。这些因素涉及创新源头、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其中,良好创新环境(适宜的文化环境、宽松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等)的营造是政府角色定位的重中之重。正是旧金山湾区拥抱风险和失败的文化氛围,使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显得雄心勃勃,也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前往寻找机会。
在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究竟应该在哪里?“政府能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中国政府已出台许多促进创新的政策。然而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政府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那就会阻碍创新。”旺德曼的忠告可谓尖锐,但切中时弊,并因其有成功经验支撑而显得很有份量。
近年来,“独角兽”企业如何成长壮大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事实上,与硅谷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上海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还不够多。“独角兽”企业是自发成长起来的,还是政府培育出来的?不少专家认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壮大主要靠自身发展和市场的内在驱动力;政府当然也应该有所作为,但政府的作为重在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密切关注成长性好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精准施策、精准服务。
谈到政府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前不久召开的上海两会上,就有代表直言不讳:创新带来的大量跨界融合,对政府业已习惯的矩阵式行政管理提出了挑战。现在“放管服”3个字里,“放”做得远远不够,“管”也常常是那套根深蒂固的办法,“服”更是大有文章可做。
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上海为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而提出的“一个核心”,对明晰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也是适用的。
进一步在营造创新环境上下功夫,政府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