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书记手记】,小研请到的是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在大调研中,他走访了不少企业,发现一个共性问题是,有时政府费了很大劲制定的政策,企业并不了解;有些政策政府感到很合理,企业却感到很“无语”。他说,存在这些“反差”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理念没有转变,服务企业应从管理者向“店小二”转变。
不能政府觉得很合理 企业却感到很“无语”
长宁区委书记 王为人
区里就是基层,但还有更基层、最基层。我感到,调研只有到第一线、面对面、零距离,才能察实情、想实招、办实事,才能使各项工作实而又实、更接地气。
服务企业,要加快从管理者思维向“店小二”理念转变。
我走访调研每一家企业,一般都要花半天时间,通过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可以发现不少问题。一个共性感受是,我们费了很大劲制定的政策,企业并不了解;有些政策我们感到很合理,但企业却感到很“无语”。通过大调研,我也在反思,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反差”?根子在于我们的理念没有转变。为此,从我带头做起,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加快从管理者思维向“店小二”理念转变。
当好“店小二”,一是眼睛要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不能简单说“不能办”,而是要引导企业“怎么办”。一时不符合条件的,也要给企业说一说“攻略”。
二是反应要快。服务企业要快速反应,提高效率。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要从方便企业的角度出发,打破条条分割,加强部门协作,真正把方便留给企业,把困难留给自己。
三是手脚要勤。我们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也不能怕麻烦,要主动为企业多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企业遇到问题,要持续用力、反复协调、妥善解决,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
四是服务要好。很多企业告诉我,他们在办事过程中,第一感受往往是细节。比如,工作人员语气脸色好不好,遇到问题是不是有人专业精准的解答,办事场所有没有wifi、能不能充电、天冷了有没有热水,网上办事的界面和流程是否人性化,等等。这些细节问题,不能因为细小而司空见惯,要充分运用“三心一针”的精细化理念,用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卓越心做好精细化服务,让企业更舒心、更省心、更安心。
改善民生,要用心从群众最需最急最盼的“小事”办起。
我在基层调研中,老百姓跟我说的大多是他们的身边事、心头事。比如,我到一个小区群众家里,住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到建造的老公房,至今厨房和卫生间不能独用,急着上厕所时却要排队;还有一位老人住在六楼,由于行动不便,又没有电梯,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下楼去晒晒太阳;有的居委会干部告诉我小区里的化粪池有很多安全隐患,后来一排摸,全区还有1900多个化粪池,出乎我的意料。
因此,我们下定决心:本届区委区政府到要把全区剩余的6300多户不成套公房基本改造完成,每年建设精品小区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全力支持有条件的老公房小区加装电梯,在全区10个街道镇推进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启动化粪池改造,力争全区90%左右的小区实现入室盗窃“零发案”……
转变作风,要敢于走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
2月1日,我专门到区信访办去接待了两位信访群众。群众反映的是他们住房东边新造了一栋商务楼,夏天墙面反射阳光给他们带来很多不便。经了解,虽然各项建设手续都合法合规,但站在周边群众的立场来考虑,说明我们对有些细节考虑不周,必须妥善解决。类似这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还有不少,大调研不能光看“盆景”,要多看一些“洼地”。有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不能“绕道走”,要敢于去“碰一碰”,积极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