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保险 居家养老有人管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一)
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改造4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新建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年人提供30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
<<记者展望
上海是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2016年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2017年,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今年1月1日起,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年人提供30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也首次写进了市政府实事项目。
根据政策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待遇:①年满60周岁及以上;②参加本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③参加本市职工医保的人员,还需已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介绍,目前,本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申请实行全市通办,参保人员可以就近通过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办理申请手续。受理后,评估机构会在双方约定的时间,上门对参保人员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在试点阶段,对于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至六级的居家参保人员,护理站、社区养老服务等机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的时间和频次为:评估等级为二级或三级的,每周上门服务3次;评估等级为四级的,每周上门服务5次;评估等级为五级或六级的,每周上门服务7次;每次上门服务时间为1小时。参保人员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的社区居家照护的服务费用,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90%,参保人员自负10%。
教育服务 解家长后顾之忧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二)
开设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开办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新增1000处方便户外职工休息的“爱心接力站”。
<<记者展望
今年暑假,申城将有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在爱心暑托班里和伙伴、老师、志愿者哥哥姐姐一起度过丰富多彩的夏日时光。始于2014年的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今年将进一步扩容,从往年的400个扩展到500个,并将由团市委、市教委共同牵头,做到更规范、更安全、更普惠。在于去年实现街镇办班全覆盖之后,今年,爱心暑托班还将吸引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主体举办暑托班,服务本单位职工。
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创办于2014年,在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妇联、市学联、市慈善基金会共同努力下,连续五年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五年来,爱心暑托班的覆盖面逐步拓宽,整合资源日益丰富,惠及家庭逐年增多,初步形成了市级统筹、区级操作、街镇办班、学校协同、社会支持的合作模式,共办班1317个,服务小学生12.3万人次。2017年,爱心暑托班延长了办班时间,每期由3周延长为4周,两期暑托班已基本覆盖整个暑期;扩大了办班主体,除了街道、乡镇作为办班主体,还邀请了部分企事业单位办班;增加了家长互动,对部分有条件的办班点进行直播,并且公布了各办班点的课程、菜单;讲述了红色经典故事。2018年,爱心暑托班的课程内容还将囊括非遗传习、科普教育等内容。
旧房改造 提升环境还原风貌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三)
完成300万平方米(6万户)旧住房综合改造;完成2500万平方米郊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记者展望
旧式里弄居民房里增设迷你卫生间,老小区楼道内的蜘蛛网线被集中归纳……今年,上海将推进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切实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纳入了2018年的市府实事项目。
临近新年,居住在黄浦区西成里的居民们都非常开心,里弄的房屋被修缮一新。西成里是上海老式石库门里弄,经过厨卫设施等一系列修缮综合改造,大大提升了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同时,此次综合改造还拆除了雨棚、水斗,对地面、墙面等进行修旧如旧恢复,清洗修复了42套石库门等,还原了这里的历史建筑风貌。
记者从市房管局获悉,2018年,上海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的推进重点加强中心城区里弄房屋修缮改造工作的推进,做到“确保结构安全、完善基本功能、传承历史风貌、提升居住环境”。同时,市房管局将继续鼓励各区不断丰富改造内容,在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中将管线入地、二次供水改造、消防设施改造、截污纳管、积水点排除、光明工程、环境整治、道路整修、违法建筑拆除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按照“便民、利民、少扰民”原则,根据条件一并综合实施。
值得一提是的,上海在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时,将继续积极创新改造机制和方式,推进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内部整体改造、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等各项保留保护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试点工程和政策研究完善。
污水处理 排水通畅不积水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四)
完成1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中心城区11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
<<记者展望
这意味着,上海的路,即使遇上雨天,今后也将变得更顺畅;上海的乡村空气将更清新,而崇明岛,将提前两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上海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工程管理科副科长沈浩介绍,11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涉及路段分别是:
平凉路(大连路-怀德路)、佳木斯路(营口路-沙岗路)、人民路(新开河路-丽水路)、新村路(西乡路-灵石路)、梅岭北路(兰溪路-枫桥路)、老沪太路(普善路-共和新路)、老沪太路(运城路-沪太路、彭越浦-万荣)、闻喜路(岭南路-阳泉路)、宝昌路(宝山路-虬江路)、华严路(场中路-万安路)、上大路(汇丰河-桃浦河)。
市水务局水利管理处农村水利科副科长洪宏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将把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农户生活污水直接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对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远的农户,则因地制宜建立小型污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根据计划,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10万户农户分布于全市各郊区,其中,约一半以上位于崇明岛。该实事项目完成后,崇明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将在今年底全覆盖——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所定时间提前两年,使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又迈进一步。
家政培训 线上碎片化学习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五)
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推进区和街镇再生资源场站建设;新建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培训家政持证上门服务人员4万人。
<<记者展望
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了解到,为了提高培训效率,今年将推出线上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家政员的碎片时间,让他们在工作之余能打开手机参与培训,并倡议骨干企业“不持证,不派单”,让上海市民能够放心用人。
家政持证上门服务是家政行业的可追溯体系,“一人一证一码”原则可以追溯从业人员真实身份、服务机构服务资质、服务行为,市民还能通过“网站、微信、电话、二维码”等多种方式查询。想要获得这张上门证,家政员必须参加培训、通过考试,但由于家政工作的特殊性,人员分散、时间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
“我们已经有一半家政员取得上门证了,但另外一半因为种种原因没赶上。”大拇指家政负责人魏强说,特别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家政员,单子一个接着一个,很难参与统一时间的培训。市商务委也在调研中发现,家政员的碎片时间多,固定时间少,因此计划在今年推进网上培训模式。
“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仍是统一的,但培训方式可以更灵活。”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表示,把培训课堂搬到线上,让家政员们在手机上就能学习,是今年的推进重点。“可能是两档单子之间空余的一小时,或者是晚上躺在床上,不限时间、不限地点都能学习,我们要做的是简化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实效看,提高培训效率。只有持证上岗的家政员多了,骨干企业做到‘不持证不派单’了,家政追溯才有实效。”
智慧管理 全面监控提前排堵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六)
基本消除50处道路交通拥堵点;创建100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推出“车管到家”服务,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办理27类车管牌证服务事项。
<<记者展望
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将成为上海警方今年实事项目的亮点。
目前,市交警总队已选取浦西世博园区内的13个路口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试点,利用现有的25套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融合计算,优化交通组织、信号灯配时和警务流程。目前,试点路口已经实现拥堵指数下降15%、出行时间减少8%、平均车速提升10%。
图说:上海启用“天眼 鹰眼”执勤装备,随时抓拍交通违法行为 来源/视觉中国
警方还在静安区进行了重点道路拥堵实时预警试点,通过道路视频数据,辅以探针技术等,测算区域车流峰值、拥堵时段规律,对道路进行全面监控和拥堵实时预警;并将全区拥堵情况,道路施工等情况信息推送至高德地图进行实时发布。
在服务上,交警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尽量让市民办事“只跑一次”,甚至坐在家中就能完成。
今年1月26日,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民警姚铣洧通过在线审核,确认了一位市民在线递交的补领证件信息。他随后将制证信息传输给同事盛晓莲,盛晓莲马上通过设备打印制证。从这天开始,上海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新车临时号牌、补换领号牌、行驶证、驾驶人信息变更等27类车驾管业务。
据警方介绍,“车管到家”业务依托互联网、数据交互等技术,将目前具备条件、可网上申请、远程办理的车驾管业务全部投放到线上处理平台,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形成“信息电子化填报、业务免填单受理、材料不重复收取”的精简工作模式,市民通过相关app办理各项业务后,邮政部门会将号牌、证件等直接快递给市民。补换证件类业务受理后最快在第二个工作日即可寄达。
微信警务室 群防群治新活力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七)
创建5400个社区民警微信警务室,为群众提供贴身公共安全服务;在部分区域试点布建118套智能安检系统,实现“全覆盖、非接触、不停留”安检;为100栋高层公房或售后公房、80个老旧小区实施消防设施增配或改造;组织全市居民小区开展1次逃生疏散演练;新建7个医疗急救(120)分站。
<<记者展望
作为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的配套工程,上海警方正在推进“微信警务室”建设,为群众提供贴身公共安全服务,让居民参与社区共治自治更便利。
微信警务室群组以警务区为基本单位,由社区民警作为群主,市民群众通过读取每位社区民警专属二维码进入警务大厅,实现与所属社区民警一一对应的绑定关系,做到信息可收集、问题可计件、处置可显示、成效可评估。
在长宁分局周家桥派出所,记者了解到,警方把微信警务室作为群防群治力量的集结点,活动的发动点、宣传的发布点、问题的收集点和整改的反馈点。社区民警王沪荣将小区智能安防系统识别出的诈骗嫌疑人身份照片发布到微信警务室小区保安工作组群中,借助微信警务室将感知泛在与分级处置相结合,为群防群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1月初,新华路派出所辖区居民通过微信警务室向社区民警蒋意靖反映小区内有可疑人员入住,社区民警立即上门核查登记,做到了社区可疑人员信息即知即采。今年1月10日,新泾派出所社区民警戴超玢通过微信警务室收到居民反应辖区一别墅内可能存在聚众赌博的情况后,及时上门处置,在别墅内查获一起利用“牛牛”形式进行赌博的窝点,当场抓获20余名涉赌违法犯罪嫌疑人。
绿道成“网” 好看好用更好玩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八)
新增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建设绿道200公里。
<<记者展望
临近春节,刚建成的闵行区横沥港绿道成了居民“孵太阳”的好地方。绿道长约2.5公里,入口竖着巨大电子屏,上面实时显示着噪声、风速等。来到绿道中段,上海市首批建造的“绿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映入眼帘,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原料打造的中式花园,展示出建筑垃圾消纳的新思路——园路和砖墙使用的透水砖,由建筑垃圾与园林废弃物混合配制,如同海绵一样吸收雨水;花坛中的种植土,也使用建筑垃圾骨料替代青石子。
最受居民欢迎的,则是河畔的休闲广场。闵行区绿化园林管理所工程师余淦说,建造时很多居民强烈希望广场的面积大一点,设计师将绿化布局改了又改,只为满足居民需求。“以前绿化没那么好看,健身器也没那么多。现在我们过来散步、遛娃都很方便,希望上海这样的绿道越来越多。”住在水清一村的唐阿姨说。
唐阿姨的心愿,在2018年将成为现实。仅在闵行,今年又将新建超20公里绿道,串联起区内的“口袋公园”。放眼全市,去年已完成绿道建设224公里、累计建成总量约447公里,超额完成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目标。今年,“建设绿道200公里”再一次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
令人期待的是,今后绿道将不仅仅只有绿色。“植物特色更鲜明,比如打造海棠绿道、樱花绿道、野生草花绿道等。利用建筑垃圾废弃物等制造的新材料、新技术,也将大规模运用在绿道中。另外,一些相互隔离的绿道,将慢慢连网、连片,今后市民可以真正在一张张纵横交错的‘绿网’中漫步。”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许晓波表示。
健身步道 嵌入式体育设施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九)
新建80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60片市民球场;新建改建3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记者展望
健身步道、多功能球场、益智健身苑点……总有一款适合你。刚刚过去的2017年,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的一部分,改建了市民益智健身苑点210个、市民健身步道75条、市民球场65个,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傍晚6时,崇明城桥镇的沿江防汛大堤又开始热闹起来。人们三五成群,在红蓝双色的健身步道上,或快走,或奔跑。远处江轮鸣笛,晚风轻抚脸庞,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体验着健身的愉悦感,笑声朗朗。
这条epdm材料铺设的双色环保健身步道总长达1.45公里,是遍布崇明三岛52条健身步道中的一条。每天晨晚,崇明每一条健身步道都是好不热闹,跑步已成为崇明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
老百姓说好才是好。上海市政府办公厅通过网上接受市民公开评议,委托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评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三种渠道,开展2017年实事项目评议工作。其中,市民健身步道、益智健身苑点项目得到了市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在崭新的2018年,将有更多、更便捷、更富有创意的公共体育服务,来到你我身边。今年,上海市体育局将完善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加快社区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加大“市民系列”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在公园、绿地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
旅游服务 迈向多功能人性化
<<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十)
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完善提升20座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功能。
<<记者展望
提供多语种旅游资料册,展示周边知名景区(点)实景图……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新开河路和中山东二路路口的黄浦区外滩(十六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这也是年内要建成的一座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拾级而下,b1层地面有多个灰色引导箭头映入眼帘:指向外滩方向的箭头上标记着“黄浦江游览、英迪格酒店”,指向新开河路的箭头标记着“古城公园”。b1层中心区域就是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一个圆形服务台和一面展示墙,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服务中心。主入口处,两个地图展示架上摆放着中英日韩文版旅游资料册,供市民游客自由取阅。展示墙上悬挂着多幅包括老码头、思南公馆等周边知名旅游景区(点)的实景图。据悉,这座综合旅游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基本完成,软件建设还在持续建设中。
“这20座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将因地制宜,为中外游客提供多功能、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上海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介绍道,多功能服务即不仅提供咨询服务、景区信息发布,还将提供免费饮水、休憩座椅、轮椅租赁、免费wifi等;更加智能化服务,将旅游咨询服务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人工智能旅游导引服务,将游客手机“升级”为贴身的导航仪、讲解器等;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和正在推进的旅游厕所革命的融为一体,提供母婴室、家庭卫生间、残疾人厕位等便利辅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