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2017
这里有留得下的美丽
记得住的乡愁
玩得了的时尚,转得动的科创!
迈进2018
吴泾邀您为梦想在一起!
争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创新发展先行者!
日前,“吴泾•为梦想在一起”——2018吴泾区域迎新主题活动在紫竹高新区会议中心举行。
闵行区党代表第二代表组代表,吴泾特色小镇专家顾问团成员,区域化党建联席单位领导,重点园区和纳税百万以上企业负责人,吴泾镇三套班子领导、镇机关事业单位和村居党政负责人、“三长”代表和群团骨干们共两百余人参加。
2018新起点,逐梦前行
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对吴泾近几年的变化,深有感触。2017年,吴泾镇在大家的努力下,拿到了“全国特色小镇”这块牌子,这不仅是吴泾的骄傲,也是闵行的骄傲。同时,吴泾在区域党建联建、经济转型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城市建设管理、民生事业保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对于吴泾未来的建设发展,朱芝松强调:
要落实国家战略,把区域单位的力量汇聚好。吴泾是闵行推进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和全区新一轮发展建设的主战场。从政府的角度,我们要打好“服务”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也请区域单位真正把吴泾当成自己的家,融入吴泾发展、支持吴泾建设、反哺吴泾百姓。
要突出规划先行,把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好。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必须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视野要宽。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于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致新年贺词。她表示,2017年是吴泾奋发有为、创造非凡的一年,吴泾以科技和时尚为引领,加强大都市周边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探索,正演绎着“五谷丰登”的蝶变。未来,吴泾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热土、百姓生活的乐园。紧紧围绕民生福祉,努力打造教育强镇、医疗强镇、文化强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获得感和感受度,齐心协力,打响“浦江第一湾”的品牌。
新作为•合作与实践
活动上,中国航空无线电上海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松,smg东方广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霞,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香平,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源,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施晓军和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共同签订吴泾区域单位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加盟吴泾区域化党建战略合作大家庭。至此,吴泾镇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增加到123家。
三个故事后的微视频《我们的吴泾、我们的家园》,更是体现了区域化党建联席单位的心声:因党建结缘,为同一个梦想在一起、再出发。
活动发布了由多位文化名人撰稿的新书《吴泾印象》,著名作家叶辛和吴泾镇人大主席吴建清一同揭开其神秘面纱。
新时代•挑战与未来
吴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文琦就吴泾建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的美好未来作展望。他提出,未来三年将力争把吴泾打造成产业发展热土、科技创新高地、文化时尚先锋和城乡融合典范,同时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即产业基础跃升工程、空间布局完善工程和综合配套提升工程。
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融合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微论坛环节由特邀嘉宾海滨主持,邀请了《解放日报》副总编马笑虹、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紫竹高新区规划执行总监单晓菲几位“大咖”,为吴泾特色小镇建设献言献策。
何万篷:吴泾特色小镇有三大特点,即最接近大都市核心区、现代化产业要素最齐全、创新要素聚集密度最高,希望吴泾能通过金融融合起科技和时尚两个元素,为闵行做出更有力的支撑。
李本乾:希望吴泾能充分整合镇域资源,创新发展理念,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推动地区发展与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深度融合,发挥出更大作用。
单晓菲:紫竹高新区在吴泾已经有15年的发展,和吴泾特色小镇的发展已经融为一体,双方拥有共同的梦想和目标,希望大家共下一盘棋,将愿景打造成现实。
这里有说不完的吴泾故事
这里有吴泾人的精气神
迈进新时代,我们心中有梦!
践行新使命,我们为梦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