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闵行新闻

美丽乡村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18-2-8 0:00:00发布111次查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梅陇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梅陇各村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了梅陇的“乡音、乡情和乡愁”,让村民在看到美丽乡村的变化中感受“人文、灿烂、卓越、和谐”的城市精神。

  目前,除曙建村还在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外,各村已完成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恰逢大调研启动之时,让我们走进这些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是如何重视村民需求、开展针对性改造的,每个村的特色和亮点又有哪些?

 

从“城中村”到“美丽乡村”

  当你走到梅陇镇永联村8、10组吴介巷村庄时,一片迷人的景色就映入眼帘:墙面蓝色宁静,房屋荫鳞次栉比,河水波光鳞鳞,树木绿色盎然,环境整洁优美……这是永联村实施美丽乡村试点村庄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然而,过去的永联村是闵行区内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其中村内吴介巷村庄,违法搭建盛行,外来人口集聚,环境脏乱差。

  通过实施对村庄道路与停车位修建、河道整治、雨污水管铺设、民房修涂、绿化种植、技防监控安装、环卫设施改造、公共服务与公共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目前,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美丽乡村建设后一派生态靓丽的乡村风光。

  在吴介巷村口,新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村庄实行封闭式管理。凡是进入吴介巷的车辆必须登记。本村村民实行免费停车,租赁来沪人员实行收费停车。按照永联村车辆管理有关规定,私家车驾驶员在已建的停车点自觉有序停车。

  进入吴介巷,在村网格化工作站,只见站内树立了一块永联村网格化工作公示牌。公示牌上面写着网格化管理区域、管理责任者、联系电话、前端管理任务清单。村党总支书记与村班子成员都是网格化管理责任人,分别负责不同的网格(村组)的日常管理工作。村民若有什么诉求,就可直接找到责任人,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难点问题。

  沿着吴介巷村路,看到农户的院墙上,描绘着传统文化、乡风民俗、社会道德、环境治理、村规民约和文明礼仪等的图片、文字、漫画。其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进行生动诠释,可以对村民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这些用书画艺术倡导文明、宣传政策、美化乡村的“文化墙”,已成为美丽乡村一道别样的景观,

  在村主路口南北两侧,由村以回租村民房屋形式,建立了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村综合管理服务站内,设有外来人口登记管理、村民房屋出租登记咨询和公用事业收费等窗口;在便民服务处,设有小菜场、衣服冼涤、热水供应等服务,解决了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老年服务中心,设有书报、棋牌等设施,每天都有一群中老年人在里面看书看报,玩棋打牌,玩的不亦乐乎。

  走进村物业公司办公室,墙面上有一块大的显示屏幕,吴介巷的所有监控探头信息通过传感器实时传送至这块屏幕上,犹如人的“眼睛”。如发生治安、消防安全或村民乱停车、乱扔垃圾、乱涂写、乱堆物等方面隐患问题,监控的画面会实时传送过来,村物业公司就一目了然,第一时间派人采取针对性措施,把隐患问题及时予以消除解决。

  更大的变化则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村里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吴介巷的村民积极参与自治管理,组成了五十多名“护村队员”,每天开展巡查,发现不文明的现象及时予以制止。平时,村民都自觉做好门前“三包”。由此,村庄环境变得更整洁干净了。

  每当夜幕降临,安装在村庄道路、广场上的灯光亮化工程,既照亮了村庄和广场,也点亮了百姓的心。在建成的生态休闲绿地内,广场上音乐响起,大妈们炫动着舞姿跳起了广场舞。孩子们则无忧无虑,在广场上跑着、跳着、嬉闹着。老人们在炫动的体育器材上,扭动着双手与双脚进行健身。更多的年轻人则在微微起伏、宽敞舒适的健身步道上跑步、快走。大家通过休闲健身,让自己的身体充满更多生气和活力。

  村民吴大爷说:“以前吴介巷村庄环境面貌很差,村民们怨声载道。现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面貌改善了,老百姓生活质量好了,办事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惬意了!”


依水灵动的美丽乡村

  许泾村的后浜是一条紧靠民宅的河流,她也曾干净也曾美丽过,白墙黑瓦的简朴楼房矗立在清澈的河边上,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但是,随着前些年村宅房屋出租的无序增加及一批劳动密集、能耗较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的入驻,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直排入河,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一条臭水沟,河边的村宅几乎都紧闭门窗。后浜的黑臭问题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村民要求整改的呼声越来越高。许泾村通过抽出黑臭河水、清除河底淤泥等措施试图改变这种黑臭的现象,但因无法解决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措施治标不治本。

  在这次美丽乡村改造中,水系是许泾改造的“重头戏”,后浜岸上建设了健身步道、休闲凉亭、亲水平台等设施,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贯通了路网,还为村民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同时将河道与外围水系沟通,河道岸线自然曲折,保留了自然形态。

  经过雨水管网改建、污水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拓宽、岸坡加固种绿、加装安全护栏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效落实,后浜的河水逐步恢复了原来的清澈,河道岸坡的绿化、河边的水桥及河道两侧加装的仿古护栏使得后浜焕发出新的生机。

  附近居民原先一直关闭的门窗经常打开了,在河边健身步道上三五成群纳凉休憩的村民多了起来。村民张雅芳笑着说:“真没想到后浜能变得这么干净,一阵风吹过来,闻到的是清澈河水夹杂着绿草的自然味道,我们很喜欢在河边散步。”

  随着“河长制”的推行,许泾村成立了“三长”骨干组成的村宅卫生志愿者队伍,加大维护河道环境卫生的同时,逐渐引导和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增强归属感,实现全民参与治水护水。此外,还发挥“网格化+”的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置河道问题。

 

儿子来看我有地方停车了

  86岁的民建村6组村民费阿婆最近可乐呵了,啥事让她喜笑颜开?原来,小儿子每周要来探望她两次,以前,车子开不进来,小儿子只能把车停在村宅外的联曹路上,走过狭长的乡间小道,遇到下雨天,坑洼的路面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水坑,很不方便。现在可好了,乡间小道变成了一侧可停车、一侧可供车辆通行的宽阔路,儿子再也不用为停车烦扰了。还有一件事也让费阿婆高兴——家门口建了一个小型休闲绿地。费阿婆平时喜欢散步,活络活络筋骨。以前,一出家门,就看到门前荒地上的窝棚,泥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让人无从下脚。现在,一出家门,就看到新建的亭子、步道和新栽的花草树木,满眼的赏心悦目。费阿婆一边拿着收音机听广播、一边走在新建的休闲绿地上,别提心里有多舒服了。她还自豪地说到,原本绿地两边没有圆形桩子,车子很容易就把绿地出入口堵住,没想到,她向村里的物业管理公司反映后,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物业管理负责人乔师傅在一旁憨厚地笑了,“我们物业管理用的人都是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对村里情况比较了解,也能实实在在为村民服务。”

  据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兰芳介绍,美丽乡村被列入议事日程后,先拆违、后改造,并配以有序的管理,终于换来了今天干净、整洁的村宅面貌。村宅里随处可见穿着绿色“梅陇志愿者”及黄色“党员志愿者”马甲的“三长”代表,他们平均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在村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拍照上传到“民建大联动”微信群,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村物业管理负责人乔师傅每周五带领村民小组长到公厕检查环境卫生,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烟头,也会给公厕保洁员扣减20元,但如果连续一个月都没有被检查出问题,倒是能获得200元的奖励。此外,村班子成员也会随机抽查,一旦发现类似问题,也是毫不客气,按规矩办事。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了美丽乡村的持久美丽。

 

桃苑小区里的“世外桃源”

  五一村桃苑小区居住的大多是动迁居民,种蔬菜成为了小区居民普遍的“爱好”。美丽乡村改造前,小区宅前屋后成为了一个个小菜园,毁绿种菜的行为让小区管理者头痛不已。好在,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一个小庭院,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们想到了把菜园搬入庭院,既不影响村民的“爱好”,也能装扮庭院,美化小区环境。

  小区8号楼门前有一片绿化,被村民们“改造”成了菜园。在清理菜园、补种上绿化后,还树立起了刷着新漆的栏杆,小狗小猫不时窜入绿化、翻滚打闹,已然不是之前那种高低不一的杂乱布局了。宅前屋后的“边角”地块被统一进行了改造,坑洼的泥地变成了平坦的水泥地面,路边的上街沿刷上了醒目的禁止停车线……

  小区李阿姨的庭院菜园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青菜、嫩嫩的芹菜,还有像小脸盆一样大的花菜……自从把菜园搬进院内,种菜、摘菜更方便了,也不再担心会被其他人采摘了。李阿姨已退休,家里有一对孙子孙女,为了小辈的健康饮食,在种菜上她可是花了大功夫。她还学着育种,有的村民看她种的好,向她取经,她也总是豪爽地手把手教。随着改造的完成,小区里很多村民纷纷为这个“点子”叫好。走进这样一个小区,就像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演绎着桃苑小区里的“世外桃源”。

 

引“源头活水”进村宅

  曹行村的西康洋房小区是美丽乡村的建设点之一,小区东侧原是一大片垃圾荒地,足有34亩地。几十年前,这里是一个大型养殖场。养殖渐渐退出后,变成了一块荒地。如今,荒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清清的河水及依水而建的休闲步道,步道一直延伸到建在一旁山坡上的休闲亭。荒地变绿地,有水有坡有亭的好景色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小区主干道西侧的诸家浜是一条约72米长、22米宽的一潭“死水”,即便村里花了很大的人力保洁河道,终因“没有源头活水”,治理效果不佳。村民家门口有这么一条“臭水浜”,风一吹,空气中就弥漫着扑鼻的臭味,村民也曾多次向村里反映问题。当美丽乡村的号角吹响后,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要改变。在多次实地查看后,“开挖河道、引水入河”成了唯一的办法。要把距离小区500米远的建设河水引进来,着实不是件容易事。大型挖掘机进场了,荒地被硬生生开了个大口子,挖出了一条202米长、16米宽的东西向小河,荒地与诸家浜之间的小区道路也被开挖埋入了排水管,水系从地下排水管直通诸家浜。尽管那段时间村民们出行有所不便,大型挖掘机的声音也吵到了村民的休息,但是看到村里是真心要解决这个问题,村民们也都十分支持。河水终于流通了,但是,为新开的河取名倒是费了些心思,在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后,新开河道位于原卢家塘村民小组内,又扮靓了这块休闲绿地,故取名“卢园浜”。建设这块园地,有了水还不够,开河挖出的泥土也成了宝贝,泥土被堆积成小山坡,小山坡上还建造起了亭子,成为村宅独具特色的一景。公园里的绿化也是动足了脑筋,既有一片小竹林,也有北曹生产队移栽过来的红豆杉,还有各式花卉,待到春季,期盼花开灿烂、绿树成荫的宜人景色。

  一位在卢园浜边健身步道上迈着蹒跚步伐的王老伯露出了笑容,“这个地方好,我每天都会走上几圈,今天天冷,我在家还是闲不住,要出来走走才舒服”。

“这里这么安全,我可要下岗了”

  “幸福不能等、美好就现在。”走进虹梅南路1776弄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刻在石头上的两行隽秀字。门口清一色的保安、人员进出小区统一刷卡、崭新的车辆识别系统,一切都是那么地有序、和谐。健身园里,4岁的荣荣玩得正嗨,一旁的妈妈笑眯眯地看着女儿。虽然天很冷,但是小姑娘在家里待不住,拉着妈妈出了家门。

  跟随着保安队长斐建进入小区,每幢房屋有一块金黄色的门牌号,每户的居住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有效遏制了群租,降低了安全隐患。每户人家住了哪些人、来自哪里,都登记在册,还制成了电子表格,遇到紧急情况,随时可以调阅信息,联系到房东。为了便于管理,随着门禁系统的实施,每人一张门禁卡,既有效掌握小区实有人口、又便于小区管理。

  说到以前,保安队长斐建笑了,“探头少、也没有门禁系统,出入口还多,我们的人力可比现在多一倍呢。”就在说话间,一辆搬家公司的车辆满载着家具要进入小区,一问,原来是44号有新住户要进来了,一位保安随即打开电脑查询电子档案,另一对保安已上门实地查看居住情况。在核实了情况,确认没有超过10人的居住标准后,搬家车辆才被放行。

  封闭式的社区化管理给了小区更多的安全感,就像社区民警王佳所笑称的,“这里这么安全,我可要下岗了。”

 

为丰盛河的建设出把力

  “在农村,门前有条小河浜寓意着好风水,以前河水很清澈,我们在河里游泳、捉鱼虾、洗衣服,还有一些大船沿着丰盛河驶来,载满了我们需要的物品。”曹中村党总支副书记林彩萍回忆起小时候的光景,那叫一个自豪。

  曹中村7组紧邻丰盛河,在美丽乡村改造中,汤家宅河虽列入了整治计划,扶手、岸坡都做好了,但水质却没有根本改善,村民感受度不高。究其原因,因丰盛河拓宽,阻断了汤家宅河与丰盛河的连接。村民期盼着丰盛河能早日完成拓宽,让家门口的河流恢复以往的绿水清清。村里的人大代表汤国良坦言,“丰盛河是国家住建部的项目,河道拓宽经过曹中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也作为一名村干部,既要做好村民的沟通解释工作,也要为丰盛河工程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对此,村里全力协助丰盛河拓宽工程,在得知丰盛河的施工队需要接电时,也为了解决施工人员的如厕问题,他们在动迁后的土地上临时建造了一个120平方米左右的配电房及公共厕所,还安排了村保洁队伍定期管理。在现场施工的刘师傅可高兴了,“以前我们到一个地方施工,如厕是个大问题,用水用电也总是要准备很长的管线,很不方便。但是在这里,村里为我们专门建造了配电箱房和厕所,这个后勤工作做得相当好。”

 

用了多年的液化气钢瓶终于可以处理了

  曙建村银莲小区正在进行美丽乡村改造,年近6旬的朱师傅看到村主任在巡查,向他点点头,“忠良,这趟改造真是特伲老百姓考虑了。”

  带着一肚子的疑惑,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区,却没看到一辆机动车,是不是很奇怪呢?车子都去哪里了?原来,小区改造要开挖路面,只有一条主干道的小区,车辆进出成了问题。为了方便村民停车,村里把小区对面拆违后空出来的土地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停车场,设置门岗,安排保安,日夜值守。凡是有小区停车证的车辆一律放行,没有停车证的车辆按照小区之前的收费标准统一收费。刚停好车准备回小区的叶先生表示,“这个场地大得很,可以停300多辆车子,停车子比以前远了,但是不用担心小区里施工刮擦车子,也不用担心早上醒来,车子出不去。”

  便民不仅体现在停车上。小区没有通天然气,村民一直以来使用着液化气钢瓶,钢瓶占地方不说,也不安全,每次换气更是费时费力,有时饭烧到一半,煤气没了,还要到左邻右舍去继续烧饭,很不方便。在这次的美丽乡村改造中,通天然气成了村民普遍的诉求。几经周折,沟通、审批、进场,天然气管道终于进小区了,虽然天然气还没有接到村民家里,但看到管道铺到了家门口,想着离使用天然气已经不远了,村民们都笑了。

  美丽乡村的建设表面看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了,乡村环境更加整洁了,但追根溯源,是建立在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的改变,美丽乡村不能靠简单的一建了之,而是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可喜的是,梅陇在村民自治这个方面已经跨出了很大一步,也能借助规范化的工作团队,让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闵行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