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蓓琳 文/余儒文 摄)“下班回家,隔壁苏老师用毛刷、抹布擦楼梯!好感动,苏老师,给你点赞。”最近,静安寺街道四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玉玲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的几张居民正蹲在楼梯上,用毛刷和抹布擦洗楼道的图片,一下子“火”了起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这里的居民就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公共楼道?带着这个问号,记者找到了照片的主人公,苏伟苓阿姨。
爱上擦楼道的志愿者
苏伟苓家住愚园路488弄15号。上午九点,记者如约来到苏阿姨家。刚走进楼道,就看见苏伟苓就和照片中那般,正蹲在楼梯台阶上,用毛刷逐级清洁台阶上的污迹,随后再用抹布抹干。“我这个人有点‘洁癖’,以前就爱在家里到处擦擦弄弄,现在只要有时间,就爱在楼道里擦一擦,搞搞卫生。”说起自己的“爱好”,苏阿姨有些不太好意思。
记者了解到,今年67岁的苏伟苓退休后成为一名居民区文明志愿者。自从开展“美丽家园”建设以来,四明居民区陆续完成了公用厨卫独立分割改造,路面、内外墙翻新,屋顶平改坡,电线水管调换等项目,整个居民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楼道内的卫生状况也有了质的飞跃。这让原本就爱干净的苏阿姨更加充满了热情。只要有空,她就会蹲在楼梯台阶上做清洁工作。黄玉玲介绍说,苏伟苓患有心脏病,自己曾多次劝她不要每天总是家里、楼道忙个不停,可她总是不听。“区委、区政府投入这么多,为我们居民办实事,把我们的楼道弄得这么干净和漂亮,我们也应该积极配合,为楼道清洁出份力。”采访中,苏伟苓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就想着为保持楼道的整洁出点力,让大家每天走进走出更开心。
自掏腰包打造“公共花园”
黄玉玲告诉记者,在四明小区,像苏伟苓这样的志愿者还有许许多多。这些“美丽居民”为了居民区环境默默奉献,让小区内的4700多位居民,每天出门就能有个好心情。“我们这里的居民都特别美丽,他们不计报酬、不计时间,用自己的方式扮美居民区。”
愚园路488弄15号楼组长戎叶丽也是这样一位“热心肠”。她不仅做好15号楼组居民的“好邻居”、调解邻里纠纷的“老娘舅”,还主动揽下“兰畹家苑”保洁工作,把这个小区居民共享的活动天地当成自己家一样的爱护。每次下雨过后,她总是及时把场地拖干净,防止居民因为地面积水而滑倒。“几乎每次看到戎叶丽,她手里总是拿着抹布在擦楼梯扶手、公共灯箱这些。”黄玉玲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心底里敬佩苏伟苓、戎叶丽这样的好居民。
采访中,黄玉玲还带领记者参观了居民区“公共花园”,这里绿意盎然,环境优美。让记者没想到,这个精巧美丽的花园居然是居民胡培民花了17年的心血,自掏腰包一点点打磨而成的。“虽然这个花园是我一点一点建起来的,但它是属于我们这里所有居民的。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我的心血就没有白费。”胡培民说,自己一心只想着能够让居民每天出门就能有个好心情。
“美丽家园”建设,让众多小区脱胎换骨,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四明居民区的“美丽居民”用自己的行动找到了让“家园之美保持得更长久”的途径。“希望家园越来越美,社区生活越来越好。”是区委、区政府实施“美丽家园”建设的出发点,又何尝不是苏伟苓们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