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向青少年犯罪说‘no’!”“通过两周的调研,我们组对上海地铁的提升方案是......”近日,由团区委举办的“青年,请直言!”青年汇智团社会公共服务创新创意大赛上,一批虹口的青年才俊先后登台,说出了自己近来大调研的成果。最终,3名青年“直言家”分获一、二、三等奖。
双向调研建议增设沪语报站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罗文超是一名在校研究生,虽然是深圳人,却对上海的社会公共服务格外关注。他的直言建议是:在上海地铁内增设沪语报站。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以保留上海文脉、弘扬海派文化,而且对来沪旅游、工作和生活的群体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输出。罗文超的“直言”,获得了台下评审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记者了解到,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都至少花费了两周时间,进行了充分地走访调研。要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调研的主题必须接地气,调研的数据必须精确详实,且不能只限于于单一人群。在调研过程中,罗文超与导师韩骏、组员刘盈捷根据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不断升级“直言”主题,并从听觉、视觉、嗅觉三方面对主题进行深度解读。经过讨论,三人一致决定采用线上线下的双向调研模式。罗文超告诉记者,所谓线上调研,就是全方位搜集网友们有关该主题的讨论意见;线下调研,即是让地铁乘客填写由他们制作的调查问卷;为了让方案更具可操作性,罗文超还通过邮件的方式,多次与地铁运营公司沟通了解有关情况。
罗文超表示,希望自己提出的方案能通过“青年,请直言”的平台,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得到落实和发展。韩骏说,地铁的运能和运量非常大,哪怕只有一点改变,也能惠及到绝大多数乘客,性价比很高。这种改变对城市而言,也是文化价值观的传播。
收集大数据聚焦青少年犯罪预防
沈丹宇是虹口区的一名驻校社工,她带着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也来到了“青年,请直言!”的讲台。沈丹宇告诉记者,近几年校园霸凌等青少年暴力倾向问题引发了社会诸多关注,让和她一样的驻校社工十分担忧。因此,她以此作为本次大调研的主题。在工作中,沈丹宇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潜伏着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但由于以前没有系统地就这一问题开展过调查研究,因此一直没有专业数据分析作为支撑。这次,她借着参加“青年,请直言”的机会,开展了一次深入地调研。
沈丹宇将有关“青少年犯罪”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本区部分中小学校园里。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沈丹宇发现,一部分家庭环境不太好的青少年具有知法犯法的倾向。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年纪还小,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即便犯了点法,也不用为过错付出代价。沈丹宇说,两周的专题调研,让自己深入思考了这一问题,并且通过“青年,请直言”的平台,让社会各界听到了来自一线工作者最真实的心声,希望能对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一些推动作用。
直击现场加强调研力度
据了解,“青年,请直言!”是团区委以全市试点开展的“青年汇智团创新工作项目”为契机,开展的公共服务创新创意大赛。下阶段,团区委将以“直言”大赛的调研成果为基础,以广大青年反映的问题为导向,继续围绕广大青少年群体,把调研中听到的声音、遇到的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解决清单和制度清单,确保群团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