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截至去年底,闵行的残疾人数已经达到30474人。残疾朋友是构成闵行人口数量的一部分,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使他们过上想要的生活,一直是闵行探索的课题。
2月1日下午,闵行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全区360多名残联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和嘉宾参加了大会。市残联副理事长郭咏军到会祝贺。区领导朱芝松、倪耀明、庞峻、祝学军等出席。
大会审议通过了区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袁家勤代表区残联第五届主席团所作的《紧扣时代脉搏,促进融合共享——凝心聚力开启闵行区残疾人全面小康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打算,并选举产生了区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委员和闵行区出席上海市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及主席团委员建议人选。
区委书记朱芝松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闵行区残疾人事业在过去五年取得成绩的同时,就今后五年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适应新时代,不断开拓残疾人事业新局面;二是要把握新使命,积极推动残联组织有新作为;三是要顺应新形势,充分激发残疾人实现新价值;四是要立足新起点,合力营造残疾人工作新氛围。
市残联副理事长郭咏军在讲话中对闵行区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从新形势下做好扶残助残各项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多元化需求、提升残联管理服务水平等几个方面对闵行区残疾人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开启残疾人发展事业新征程,让残疾朋友安居乐业
五年来,闵行区残疾人联合会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康复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改善残疾人生活,用实事项目说话
完成六大市、区政府惠残实事项目。如“为650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辅具适配服务”、“为700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为1200名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观影服务”、“完成全区18个区级、街镇公共文化体育场点无障碍改造”、“完成500户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以及“帮扶17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通过开展惠残实事项目,解决大家在康复服务、就业增收、文化共享、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注残疾人就业,就业率达96%
五年来,闵行举办了72场大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8期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全区现有4714名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持证残疾人中,已经有4522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6%。此外,还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区人社局大就业平台,建立4家残疾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和5家阳光基地。同时,优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培训体系,在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里接受职业培训。
优化康复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闵行区整合利用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脑瘫儿童康复基地、社区康复站点以及将“医、养、康”相结合,盲、聋、老携残子女同住的残疾人养护基地。创建了3家市级示范型辅具服务社、2家市级示范型“阳光心园”和1家脊髓损伤患者“中途之家”。此外,闵行还向邻里中心里注入了辅具适配、无障碍观影等5项助残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保障教育教学,让残疾儿童少年有书可读
区残联配合教育部门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依托区开放大学开办残疾人学历教育,其中有28人获得本科学历,59人获得大专学历。在启英幼儿园、启智学校和上海爱好儿童康复培训中心里建立听障儿童、智障、脑瘫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家长学校,提高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水平。同时,还帮助982人次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顺利就学。
法治残联,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闵行区通过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站和律师志愿团,结合区“法律服务进居村”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已经受理残疾人信访总量3062人次(件),接待法律咨询404人次,办结法律援助诉讼案件25件。
开展文体活动,展示个人风采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闵行已经组织开展了如“助残周”大型文艺汇演、“阳光好声音”歌唱大赛、“阳光达人秀”烹饪大赛以及“一镇一品”残疾人文化特色项目汇演。此外,闵行还将无障碍电影深入百姓社区,已经累计播放了756场无障碍电影,为36000余人次视障人士提供观影服务。
开展体育活动,在上海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闵行获得了42枚奖牌,其中羽毛球、兵乓球等9个项目荣获团体和个人第一。此外,闵行还举办了区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展“牵手阳光‘益’起跑”盲人迷你马拉松陪跑活动,以及承办了16项市级残疾人运动会比赛项目。
未来五年,闵行区残联人事业将这样发展——
继续优化残疾人基本服务。完善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补充、社会福利相叠加、慈善事业相弥补的“四位一体”适度普惠型残疾人基本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依托基层平台,打通为残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残联业务下沉基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升强化如“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和“阳光基地”等基层机构建设。将全区已建、新建、在建的“邻里中心”与助残服务项目、资源有效对接,打通为残服务“最后一公里”。
带动社会力量参与,为助残事业锦上添花。通过壮大区助残志愿者团队、引导社会组织承接助残服务项目、培育助残品牌项目、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业,为更多残疾朋友带去福音和希望。
运用“互联网+”,提升精准助残服务。在闵行通过深入试点智能化残疾人证,搭建智慧助残服务平台,推进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从而提升残联精准化助残服务水平。
百姓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主要体现在民生保障,而民生保障中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弱有所扶”。闵行区通过开展惠残实事项目、优化公共服务、帮助就业创业、接受教育教学等方面,保障了闵行残疾朋友们权益,让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未来,闵行区还将继续围绕残疾人事业,倾心解决残疾朋友困难,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同时带领他们共同为把闵行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