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被废弃的塑料瓶还能派啥用场?在书院镇菊清苑小区,它们有了新身份——“亲瓶”菜园的主要容器。去年10月起,舒馨居民区党支部通过党建联建、居民自治,引进先进技术,结合社区资源,将废弃塑料瓶进行废物利用,改善社区环境的同时,还发动社区志愿者化身菜园管家,有效提升了社区共治能力。
废塑料瓶找到出路
在菊清苑小区的葡萄廊架下,10个木质架子上整齐摆放着200多个被切去四分之一面的5L装塑料瓶,瓶中被装填了土壤,并已长出一株株鲜翠欲滴的青菜。
舒馨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苏春妹介绍道:“这是我们从金杨街道灵山一居生态环保项目中借鉴而来的做法,不仅能废物利用,保护生态,也能为打造‘缤纷社区’创造有利条件。”
舒馨社区由原丽泽社区划分而来,由菊清苑、梅傲苑等小区组成,现有居民3000余人。舒馨社区内大多数居民都是因动迁而入住的农村居民,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出现了毁绿种菜的行为。同时,居委干部还发现,大大小小塑料瓶被随意丢弃在小区绿地内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针对这一现状,舒馨居委多次召开会议,邀请居民区党小组长、楼道组长等共同为废弃塑料瓶“找出路”。经多次学习、探讨,决定借鉴金杨新村街道的环保做法,打造一处瓶栽蔬菜的绿色园地。在小区内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后,这一想法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纷纷拿出废弃塑料瓶,支持“亲瓶”菜园建设。
小菜园的新科技
据了解,“亲瓶”菜园完全采用新科技模式栽培,所用泥土均由闵行莘庄工业区先锋环保服务中心配置提供。栽培期间,中心的指导老师每月1-2次定期前来进行技术辅导,保障了“亲瓶”菜园的环保化和无公害化。
舒馨居委与闵行莘庄工业区先锋环保服务中心开展项目签约,并将菜园项目命名为“亲瓶”,意在通过菜园,使小区居民亲近自然,拥抱健康美好生活。
前不久,先锋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马保虎和指导老师一起来到“亲瓶”菜园,手把手地教居民装填土壤、播撒种子等。每个瓶内的种子数量有严格规定,以便能充分吸收瓶内土壤的营养成分。听着指导老师的介绍,楼组长瞿文芳笑着说:“我们是农民出身,种了一辈子的地,可谓种植老手,今天才知道原来菜还能这样种,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1+14”志愿者服务
目前,“亲瓶”采用“1+14”志愿者服务的形式进行日常养护管理。“1+14”即1名园长和14名工作人员。14人分成7组,周一至周日,园长和小组的两名工作人员轮流为菜园做好浇水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此外,还有一支由3名党员组成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随时待命。
现在,每天下午,不管刮风下雨,在菊清苑的葡萄廊架下,总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亲瓶”菜园园长浦继红说:“我每天都过来拔拔草、浇浇水,为居民守好这片绿色园地。”
据悉,“亲瓶”菜园里的收成将会送往镇养老院、日托站和居民区80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的家里,让更多居民共享绿色成果。
今年,舒馨居委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亲瓶”菜园项目,提高种植规模和提升种植品质,除用废弃塑料瓶种植蔬菜外,还将在废弃洗衣液的塑料桶内种植绿植,扮靓公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