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区的消费投诉集中在哪些行业?日前,区消保委发布了2017年区消费投诉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区消保委共受理咨询、投诉3895件,其中咨询230件,投诉3665件,比2016年上升27.3%。这些投诉中,消保委成功处理3225件,成功率将近9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80.49万元。交通工具、通讯及计算机类产品等领域的商品服务成为投诉热点,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投诉增幅较大。
服务类投诉中,食宿、文化娱乐投诉最多。据统计,去年我区食宿、文化娱乐投诉259件,同比增长约74%,客观上体现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其中,健身类投诉一直居高不下,健身房虚假宣传、单方违约的现象严重,个别商家甚至圈钱后随即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损失。市民钟先生在2017年上半年办理了大学城地铁站附近某健身中心价值2400元的健身年卡,然而才到11月份,该健身中心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闭门歇业,不但拖欠员工工资,也没有给办卡的客户退款,钟先生的健身卡还有4个月未使用,只能打了水漂。区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办卡前,首先应核实健身中心的资质、经营状态,选择规模大、设备齐全、信誉好的企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购健身卡,切忌贪图便宜,避免一次性交款投入太多,得不偿失;此外应明确约定服务内容,如服务有效期、退转卡条款等。
教育培训服务投诉增幅非常大,由2016年的93件,上升至2017年的229件,增幅为146%,这也充分说明该行业乱象亟待整治。据悉,传统培训投诉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资格考试类,包括语言、会计、计算机等内容。此类消费者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或职业技能,多为大众消费者;另一类是经营管理类,包括成功学、金融学等高端课程。此类消费者一般为公司高管或企业老板,消费金额很高,动辄数万元,且培训时间较短。两大类投诉的共同点为培训效果达不到期望值,退费遇阻,合同往往存在不公平条款。因此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涉及课程安排、对应师资、退费流程的条款,往往藏着猫腻。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其存在收费偏高、质量不一、退费较难等问题,更需要消费者冷静、理性消费。
预付卡问题依旧是“重灾区”。“几乎是一个月换一个老板,消费者卡里余额不能正常使用,要重新再充值才能用。”沈女士办理了江学路上某理发店的预付卡,但是不到半年时间,店铺几经易手,沈女士再次来到店中消费时付款受阻。店员要求重新充值才能使用原卡中的金额,沈女士则认为店铺的转让与消费者无关,消费者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影响。“还好本来充的金额也不多,现在卡里也就剩下几十元,不然损失就大了。”由于理发消费是刚需,所以经过协商后,沈女士决定再充值200元,正好够支付自己本次的烫发消费,还可以享受预付卡打折优惠。“以后我不会在卡里充值超过500元,风险太大。”沈女士坦言。区消保委表示,预付卡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向政府部门备案过的大企业发行的预付卡,此类卡因监管严格,投诉相对较少;另一类是没有备案过的美容美发卡、洗车卡、儿童乐园卡等各种用途的预付卡,目前市场上以第二类预付卡居多,此类投诉也较多。投诉中,消费者的争议表现在合同有效期限不明确,限制消费者转卡、退卡权利和收取高额手续费等。区消保委建议消费者慎重办理各种预付型消费卡,特别是金额较大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