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江苏路街道对镇宁路465弄及其周边地区持续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两年来,随着无证摊贩取缔和跨门营业整治、小市政设施和绿化景观改造、破墙开店整治和拆违工作等逐项推进,困扰居民10余年的通行难、环境脏乱差、违法建筑泛滥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让这条上海最宽弄堂成了一条百废待兴的弄堂。江苏路街道通过镇宁路465弄弄管会这个自治共治的平台,本着“拆一片,改造一片,建一片,美化一片”的原则,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重塑了弄堂的公共空间,重现江南风味的弄堂。这不弄口的小花园刚刚建成,就有居民打电话来告诉记者他们身边的美好变化。
记者刚到镇宁路465弄弄口,目光就被弄口一处白墙青瓦、布有造型各异的花坛和圆润舒适的长椅的街边花园吸引,谁曾想,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幢两层的违法建筑。
80多岁的老居民陈胜宗是镇宁路465弄弄管会的副主任,也是个太极迷。他告诉记者,这个休闲广场有花坛有绿化,没事时可以到这打打太极,也可以坐下来聊聊天、晒晒太阳。“这个休闲广场很漂亮,居民们从好多设计方案中选了这一个,很有弄堂味道,可以说,这是我们弄堂的一张‘名片’,环境毫不逊色对面静安区的新闸路。”陈胜宗颇为自豪地说。
江苏路街道万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新宝告诉记者,镇宁路465弄弄管会成立于2016年5月,不仅包含了江苏、万村两个居民区的党员骨干和居民志愿者,还吸纳了愚园里、安垦两家“弄堂园区”,以及良友、美天两家在弄堂里拥有物业的相关企业,并建立了“有话大家说”的微信群,弄堂大小事都在群里“摊开来说”,第一时间解决。
大家反映,弄堂附近的老人没有什么休闲场所,常成群结队坐在弄堂边上的花坛上。考虑到居民的这一需求,去年年底,江苏路街道在弄堂口拆除违建后腾出来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了休闲广场,这一公共设施满足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休闲活动的需求,也避免了有人会将这块空地当作停车场而带来的管理问题。
因为历史原因,镇宁路465弄曾经聚集了近百户破墙开店的商贩,包括本地居民开设的杂货店和外来租赁户开设的水果店、理发店、农副食品店等。去年,江苏路街道对465弄沿街的违建店铺全部拆除,对习惯了在家门口买东西的居民们来说,也有过担心。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拆违后,弄堂环境整洁美观了,但还是担心买菜是不是不方便。虽然邻近的静安区就有一家菜场,但菜价贵,不实惠,而且还要穿过车多人多的镇宁路,特别是下雨下雪天对老年人来说不太方便。”
为方便居民就近买菜,在街道、居委会、弄管会的关心支持下,去年11月,一家证照齐全、经营规范,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菜店开门迎客。张阿姨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菜,方便!”
纵观整条弄堂,以前一到上下班高峰就交通堵塞像患了“肠梗阻”,现在恢复了“上海最宽弄堂”的本来面貌,主弄堂已经畅通无阻。而对于弄堂的功能布局,管理方也听取了弄管会和居民的意见,不再一味增加停车设施,而是恢复弄堂的行走功能。原本单侧停车已经取消,实现了双向人车分流。原本单侧停车造成的人车混行现象得到解决,保障了行人的安全。
下一步,江苏路街道将以镇宁路465弄区域为蓝本,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努力从“五违”治理向“无违”创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