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生活难题,只需打开手机向微信公众号发送求助信息,就能获得志愿者的“抢单”帮助,这是陆家嘴街道根据大调研反馈,在“家门口”服务体系中推出的新举措。陆家嘴街道将大调研活动中发现的个性化需求加以整理,找出共性需求,最终提炼成为制度化服务措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喜欢摄影,平时需要用PS软件修照片,但是几天前开始,一个操作突然做不了,以前会请居委干部上门提供帮助,但总麻烦他们我也觉得不好意思。”日前,在陆家嘴街道大调研走访中,家住浦江茗园小区的陈孟湘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经过进一步调研发现,浦江茗园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陈阿姨遇到的问题在老年居民中时有发生,具有普遍性。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使用过程中,许多年轻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难以克服的大难题,而他们也不好意思总是麻烦邻居、居委社工帮忙,久而久之一些电子设备成为了家中的摆设。
为了满足这类需求,浦江茗园居民区党组织率先推出措施,依托党建联建资源,发动社区单位志愿者来到小区,为老人开展智能手机应用、电脑上网等培训,提升他们的应用水平。
而陈阿姨遇到的难题,显然需要更加专业的志愿者为其解决。昨天下午,一名来自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志愿者来到陈阿姨家中,为她调试软件。她称自己为“爱互助”志愿者。
原来,街道依托“陆家嘴党建”公众微信号,开发了“爱互助”应用程序,居民可以发布服务需求,经过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则能“抢单”进行服务。“爱互助”平台上汇聚了社工、社区单位党员、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实现需求主体与服务主体的精准对接。
目前,“爱互助”正在浦江茗园试运行,已有30余名志愿者在平台实名注册。他们“接单”后,会向需要帮助的居民联络,预约上门服务时间,而他们的服务频次和质量也会被平台记录,成为自己的服务积分。若是遇到“无人接单”的情况,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将做好“兜底”工作。将来,“爱互助”平台还将进行升级。
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邓亮说:“对于陆家嘴街道来说,社区民生、百姓需求是大调研活动的重点,帮助老人使用电子设备,就是在帮助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互联网+’的红利。”
“‘爱互助’平台的运用,使得邻里互助从‘人情’变成‘保障’。”邓亮表示,陆家嘴会从大调研活动中发现的个性化需求中找出共性需求,最终提炼成为制度化服务措施。这些制度化服务措施会加入到“家门口”服务体系中,让居民可以在家门口自助、互助与共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