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路街道铁路新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比较典型的老公房。经过前期排摸,发现小区内存在违法搭建、居改非、天井开门等违建160多处。自“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铁路新村小区的拆违工作就进入了白热化。
身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孟令菊,更是连续五十多天奋战在拆违第一线,一直奔波在涉及违建的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商讨解决方案,解决拆违中碰到的各种难题。“从2017年6月初就开始做前期工作,要上门跟居民沟通做思想工作,到10月底发放执法告知书,再到11月13日正式启动拆违,我们这半年多时间一直在围绕拆违做各类工作,一刻都不得闲。”细数铁路新村拆违工作的忙碌,孟令菊打开了话匣子。
“拆”字当头不惧任何“拦路虎”
铁路新村小区违建存在的复杂性,为拆违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据了解,这些违建不仅仅是用来堆放杂物之类,更多的是“功能型”违建。“很多搭出来的违建是用作厨房、厕所的,老百姓平时一直在使用,又因为存在很多年了,拆除涉及到水管、煤气管道铺设等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拆违中一定要谨慎解决。”孟令菊告诉记者。
面对这种水煤管道纵横的问题,居民区及时上报了石泉路街道,在街道的牵头下,居民区积极联系供水公司、煤气公司等,请相关专业人员现场查勘铁路新村违建水管、煤气管道情况,共同商讨移管方案。“拆是一定要拆掉的,但是我们也要保证拆违中的安全问题,有了专业的解决方案,我们放心,居民也放心。”看到这些“拦路虎”得到有效解决,孟令菊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解决了,更多拆违中碰到的“硬骨头”摆在孟令菊和居委干部面前。小区里有几户涉违居民采取抱团策略。一旦拆违工作组上门,他们就一致要求“先拆别家”,并且以“别人没拆,凭什么拆我”作为拒绝拆违的理由。这种一致对外的排斥拆违“小联盟”,并没有让孟令菊和同事们退缩。他们调整了工作策略,选择分户做沟通,因需做方案,不厌其烦地一户一户上门宣传政策,并对居民提出来的问题,研究出比较合理的善后方案。最终,诚意化解了心结,也感动了这些居民,他们愿意配合拆违。就这样,“小联盟”瓦解了。
也有几户居民在拆违时,提出了条件,“拆违可以,但必须把违建车棚先拆掉”。为此,街道与居委多次实地考察,找出矛盾点所在,上门和居民沟通交流意见,耐心地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居民充分了解后,表示愿意支持、配合拆违。
“情”字在心九旬党员带头拆
一开始在小区宣传拆违政策时,有一位95岁的老党员主动到居委会打听拆违工作。当得知自家在楼梯间内隔出来的小屋属于违建时,老先生面露难色:“书记啊,我支持你拆违,但是我家里有很多杂物都堆在这个小屋里,这一下子就拆掉了我也没地方放东西了,你看你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看到老党员有实际困难,孟令菊就和拆违小组来到老党员家里实地查看情况,寻求解决的方案。当看到这位老党员家里住房紧张,却对拆违工作非常支持,他们深受感动。“我们做工作不能上门就很强硬地说要拆,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心情,得学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在掌握实际情况后,孟令菊和拆违小组在老人家的天井里开辟了一块地方,并帮老人将堆放的杂物改放到天井内。
正是有了这些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孟令菊和拆违小组才更有了干劲,面对小区拆违困难多、难度高、“钉子户”也不少的现状,孟令菊也不气馁,依旧踏踏实实做好拆违的各项工作。“从6月初,刚开始做拆违准备时,我们就得到了很多居民的响应,这些理解与支持都化为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只有真正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做起事情来才能得心应手。”孟令菊说。
“效”字在管确保违建“不再生”
尽管铁路新村的拆违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是,改变却已经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居民日常之中。经过几个月的整治,小区里拥挤杂乱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原本拥挤的道路变得宽阔起来,堆满杂物的楼道也畅通了,小区里更多的公共空间得以释放。然而,大家知道,仅仅拆除并非终点,如何保证违建不“死灰复燃”也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对违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任何情况的违建,都必须拆。我们也要建立起长效的监管机制,加强与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的联动,扎好小区的‘篱笆’,确保违建‘不再生’,真正从源头上打造无违小区。”孟令菊对后续的长效管理,有着深刻的认识。
据了解,关于铁路新村违建拆除后的改造美化工作,目前街道正在加紧制订详细的规划方案。如何利用释放的公共空间,美化小区环境,也成为孟令菊她们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铁路新村的拆违还在有序推进,这位将身心扑在拆违第一线的书记——孟令菊,却在接待完区拆违办第三方检查机构现场查看小区拆违现场后,在居委会门口因一时头晕不慎摔倒,导致骶骨骨折。
当谈到拆违中的辛苦,在家卧床休养的孟令菊感慨地说:“再累再辛苦,只要小区环境变得好,居民感受得到,都是值得的。创建无违建小区,不仅是要对所有违建说不,更是要有整体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这也是居民的诉求。我们义不容辞,对于违建,我们坚决做到争分夺秒,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