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聚首,奉贤“两会”启幕,再谋新篇章。昨日下午,代表、委员们围绕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热烈地进行分组审议、讨论。
过去一年,是“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的落实年,经济质量、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等实现新突破。刚刚开始的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奉贤的作风建设落实年,实现《报告》提出的8项工作,须只争朝夕、攻坚克难。
传承乡村历史文脉、增加规范的畜禽养殖、加大执法部门服务能级……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内容各不相同,但关注群众热点的心却高度一致,他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握社情民意,找准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汇聚成了讨论中的一条条真知灼见,为追逐一个个奉贤“高峰”集众智、增合力。
追求又好又快发展
财政总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排名全市第一,去年以来,奉贤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这份经济数据无疑提振了所有人的信心。
委员吴永强注意到,去年奉贤企业关停并转很多,工会会员减少近一半,实体企业也从6600多降到4000多家。“这种情况下,经济仍在增长,说明奉贤在淘汰劣势企业,在奉企业转型升级成功,2018年更要发挥好现有的产业优势,创造新的机遇。”
关注东方美谷建设的代表陈杰说,2018年要让奉贤东方美谷整个产业定义为中国制高点,产业的空间结构不能只局限于奉贤。在产业的服务结构方面,像美丽健康产业也需要和智能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挂上钩。
列席人员朱国平认为,今年全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之余,也要重视社区商业发展,居民区中方便百姓生活的社区商业没有得到统筹,希望区层面更多关注,在平抑菜价等方面真正让百姓得实惠。
城市面貌亟待展新颜
在此次《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奉贤被定位为上海南部中心城市和杭州湾北岸综合性服务型核心城市,城市能否焕发新的面貌,关乎城乡统筹的方方面面。
谈到城乡一体化,委员庄骏有感而发,他认为,故乡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心理概念。小桥流水、竹林晚风,才是故乡的意境之源。城乡一体化不是追求城乡形态雷同,更不能丢失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
关注乡村振兴的代表陆云峰说,潘垫村是奉贤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都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整建制推进,希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速度推进。
“整建制创建美丽乡村,是区里的重大举措。”代表姚建中说,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民只能靠土地流转费。今后,要加大生态补偿和转移性支付力度。打造总部经济,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代表蒋仁军表示,在宅基地的置换过程中,很多村里企业已关停,村中集体收入下降。通过乡村振兴计划区、镇层的帮助,对村中集体经济的提升是一个强心剂。
乡村需要生动的画面
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区创建的奉贤,去年以来打赢治水攻坚战、拆除违法建筑、进行和美宅基创建,环境越变越美了,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上?
“现在的奉贤焕然一新。”在委员袁萍看来,虽然现在的奉贤比以前更美了,和美宅基也变得干净美丽了,但鸡、鸭没有了,缺少生活气息,还是希望适当增强鸡鸭养殖。委员周菊连也呼吁进行少量鸡鸭的养殖,让乡村多一些生动画面。
“目前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强制力度还不够健全,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反而走得比较靠前。”列席人员周华说,绿化率比较低,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善的,要继续减量化转型,加大公园绿地建设。
委员李新雨表示,将谨记责任和担当,找准方向、精准发力,做到爱农村、懂农业,深入基层,扎实做好调研工作,切实提高提案质量,做一名振兴奉贤农业的好参谋。
民生是最重要的课题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要围绕百姓急难愁,让他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委员李国明认为,奉贤的肉类、水产品安全保证和蔬菜、粮食同样重要。奉贤是上海唯一有水产品出口的基地,更要注重安全,控制动物健康防疫。
关注基础教育是关键。委员陈为新建议开发“科普”旅游线路,加入基础教育社会实践课程,从小培养“人人爱奉贤”观念。
委员石文龙认为,2018年聚焦文化乡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论坛,建议要更关注教育改革,初中、高中联合专题讨论。委员李莲从医疗事业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只有对医疗人员进行全额保障,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安心地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