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小区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更映衬着室外的寒冷。处理好手头各项工作,潘婷婷和同事们便开始了晚间的忙碌。“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争分夺秒做居民工作。居民白天不在家,我们就晚上上门;平时不在家,我们就周末上门,做宣传、讲政策,消除大家的观望、等待心态。”
在很多人眼里,拆违是一份“苦差事”,不仅要时刻坚守在一线,更要在面对居民的不理解时,耐心解释,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陆二居民区书记潘婷婷说:“拆违工作过程中,我们宁可自己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多去沟通协调,也绝不能让拆违把民心给‘拆’了,和谐拆违才能换得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居民口口相传,才能起到带动作用。”
经排摸,陆二居民区内共有67处违建,违建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面对大体量违建,陆二居民区拆违小组深入每一户居民家中讲解政策,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帮居民想办法、找出路,最大限度赢得居民支持和理解。拆违工作伊始,兰田路至岚皋西路沿街马路4家临街商铺便带头自行拆除自家违建,打响了陆二居民区拆违“第一枪”。
拆违过程中难免出现“钉子户”,许多小区在开展拆违时,往往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将钉子户留到最后解决。而陆二居民区拆违小组却反其道而行之,先啃起了“硬骨头”。
陆二居民区内一户居民,在家门口搭了一处违建开油条店,这家店的收入也是这户人家的唯一的经济来源。在大家眼中,这户居民是不折不扣的“钉子户”。以前整治的时候,该居民大吵大闹,多次扬言要自杀,出于多方面考虑,拆违工作一度被搁置。小区里其他居民都盯着这个违建,不肯先动。能否攻克这个拆违 “风向标”,对能否打胜陆二居民区“无违”这一仗影响重大。要拆就从最难拆的开始,为了给之后的拆违工作铺好路,陆二居民区拆违小组多次商讨研究,决定将这户人家作为突破口。
拆违工作组一次次反复上门,沟通宣讲政策。聊天中了解到该居民身体不好,老母亲也疾病缠身,家里确实存在困难。拆违工作组多次上门看望老人,并积极与街道、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依照政策帮助该户居民,力求做到有温度的拆违。真心实意的走访、将心比心的劝说,最终,对方最终松口,配合拆除违建。
拆违当天清早,户主也来到现场,配合现场施工,并与拆违小组的工作人员们有说有笑地交流。多年“钉子户”,为了响应拆违舍弃家庭的收入来源,让处于观望中的其他违建户主消除侥幸心理,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本次拆违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当天,借着拆除这户“钉子户”的东风,拆违小组趁势将旁边一整排的违法搭建全部扫除。
陆二居民区内,一户人家多年前在小区内公共区域搭了一处小屋,但户主近年不在小区内居住。经多方了解,当初该户人家因经济条件差,房子面积小,搭此违建用于堆放杂物。潘婷婷辗转联系上了户主,宣传政策,协调沟通拆违。“当我们把拆违后的规划说明以后,这位老先生表示愿意配合我们,当晚赶回来清理违建内的东西。”
老先生爱好收集字画,许多字画都堆放在此处违建房屋内。考虑到很多字画暂时无处堆放,老先生为了不耽误小区拆违,索性将一些字画送人了。“他说这也算是为拆违工作献自己的一份心。”老人的举动让大家非常感动。
当天晚上气温骤降,老先生一家冒着凛冽的寒风整理杂物。潘婷婷主动要求帮忙,老先生面露难色:“潘书记,不好意思再给您添麻烦,我们一定清理干净,就是我年纪大了搬不动这么多东西,能不能再多给我一天时间。”拆违也要体谅居民的难处,潘婷婷爽快地答应了老先生的要求,“没问题的,晚上降温,您年纪大了小心身体,早点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清理。”潘婷婷话音未落,“谢谢潘书记!”老先生激动地大声道谢,声音传遍寂静的小巷。
楼上邻居都探出头来听,怎么拆房子还要谢谢他们?“法律有规定,违建必须拆,你们是依法来拆违,还来关心我,考虑我的难处,我心里是很感激的,感谢你们人性化的操作。”老先生这样一谢,居委会“柔情拆违”一事也逐渐传开,居民的口口相传比宣传单、横幅更有说服力。
从当初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变成如今的心平气和、笑逐颜开,这样的转变,与陆二居民区拆违小组的努力分不开。“居民也知道违建不合法,只是被拆除后一下子失去了堆物空间与租金收入,心里一时过不去这个坎,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简单,只要用心去交流,没有谈不了的事。”截至目前,陆二居民区已经拆除违建48处。小区拆违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但越到这时候越不能松懈,潘婷婷也将继续和同事们坚守在拆违一线,续写陆二居民区的拆违故事。
转自:上海普陀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