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上海作为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根据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中网办发文〔2017〕24号)部署要求,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委网信办联合印发《上海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实施方案》(沪经信推〔2018〕190号),联合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等试点区,共同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
加强顶层设计
发布《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了公共数据开放的范围定义、原则要求和框架机制。研究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从开放平台、开放资源、开放过程、数据利用、数据安全、监督保障等方面,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职责分工、主体权责、分类开放机制、互动纠错机制等内容。办法将于今年6月底前发布。
加强机制创新
建立分级分类开放机制。针对公共数据的数据类型、安全要求、应用能力要求等维度,结合实际技术条件,选择合适方式实现数据开放。举办soda开放数据大赛。上海聚焦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连续4年举办了“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及其系列赛事。大赛的多个获奖作品获得了后续投资对接和孵化服务。建设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金融、医疗、旅游、交通、能源、城市管理和开放数据等7个领域,成立了上海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数据开放新模式,打造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提高数据开放广度和深度
扩大数据开放范围。形成本市开放目录清单2000余项,明确数据开放内容、开放形式、更新频率、开放属性等,该清单已通过上海市数据服务网统一向社会发布。提高开放数据质量。我市向社会开放数据资源已基本覆盖各市级政府部门的主要业务领域,开放内容涵盖经济建设、资源环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社会发展、公共安全、文化休闲、卫生健康、民生服务、机构团体、城市建设、信用服务等12个重点领域,提供包括社会保险、婚育、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培训与就业、就医与保健、交通出行、社区周边生活服务、政府办事、城市安全、离退休、残疾人等11个应用场景。其中,相对静态的数据集优先采用csv格式开放,可机读率达到98%;采用api接口方式开放的数据资源总量达到650项。
推进政企融合应用
打造典型应用案例。围绕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城市管理等主题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已通过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中的“典型应用”专栏集中展示。增强市场化运营服务能力。围绕数据治理、平台优化、系统运维、应用推广、决策支持等方面提升数据开放的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社会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的互动机制,及时响应用户数据需求。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该项工作。发布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确保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有章可依,为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提升增值利用水平提供支撑与保障。扩大开放范围,加强政企数据融合。将现有公共数据开放范围逐步向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扩大;加强政企数据融合,引导具有公共属性的企业参与数据开放。促进公共数据资源融合创新应用。围绕举办第五届soda大赛等,加强长三角地区数据汇聚,探索公共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利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