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松江58个旧街坊整体改造项目全部完成 3.8万户居民受益

2019-2-15 9:39:41发布63次查看

柏油路宽阔平坦,朱墙灰瓦的楼面尽显民国风,电动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车棚里,新年里,已有近40年历史的中山街道邱家湾31弄小区有了新气象,不少居民家门口挂着大红灯笼,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屋内换上了洋气的新装潢,喜庆的节日气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区58个旧街坊整体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283万平方米老旧住房旧貌换新颜,共涉及房屋1223幢,受益居民3.8万户,项目改造总量相当于过去十年住宅小区修缮工程总量。
  宜居家园让烦心变舒心
  “我们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路面坑坑洼洼,早就不像样子了,就连家里的自来水管都生锈了。这次旧改以后,小区变漂亮了,儿子就有心帮我们把家里简单地装修了一下。今年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都很惊讶,夸我们弄得好,很有面子。”迎来喜迁“新居”后首个春节的居民黄永康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小区外立面用灰色仿面砖、砖红色仿面砖以及真石漆相互交错,立面大量运用线条装饰窗框与阳台,形成了民国风格,与黄永康家雅致简洁的装修风格相得益彰。
  对于年过八旬的黄永康来说,旧改解决了家中“用水不便”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他感受最深的。“因为是老房子,所以下水道经常堵塞,导致卫生间里天天‘放炮’。下水道的水‘咕咕咕’地往上漫,家里异味很大,通风都不管用。”黄永康苦恼地告诉记者,过去,下水道一旦堵塞,就会找物业,后来家中只能常备通马桶的工具。
  除了“出水”难,黄永康家“进水”同样不容易。“因为自来水管道里面早已经生锈,所以水龙头里放出来的水都是泛黄的。每次都要放在桶里沉淀半小时后,才能倒进热水器里烧。”黄永康说,因为热水瓶里水垢沉积太快,所以家中每半年就得换一批热水瓶内胆。
  如今,黄永康家的这些问题均已妥善解决。除了前期的二次供水改造,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也是此次旧改的重点。根据方案,小区内的雨污水管道改造前,首先要清通原有管道,清通完毕后都作雨水管使用,而污水管道则另进行改造,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区排水能力,减少管道堵塞或内涝等现象。
  配套齐全让堵心变安心
  对于居民王国平来说,他更关注小区环境改善情况,特别是能不能增加停车位,这样他晚上回家就不用再一遍遍地在小区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兜圈”。“小区建成时间早,当时没有预留足够的停车位,小区道路也都是老的水泥路,破损严重,停车极为不便。”王国平说,有些居民实在找不到车位,就只能停在小区主干道上,阻碍了消防通道。
  如今,记者在小区内看到,道路新铺设了柏油路面,并重新画上了停车线,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有的楼前后都有空闲停车位。小区主干道也拓宽了,内部增设的36个停车位,加上小区南侧空地的40个新增停车位,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停车以及小区车辆通行,消防通道不再堵塞,安全隐患得以排除。
  小区“飞线”也同样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这里住的老年人居多,每天提着电瓶上下楼不方便,所以很多居民就从家里接一根电线到楼下充电。”小区居民朱珊珊告诉记者。如今,自从小区北侧新建了公共车棚,电动车、自行车井然有序地停放在其中。20个充电桩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便利的充电场所。
  趁着解决“飞线”问题,此次旧改还将小区空中架设的交织在一起的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捆绑,极大地改善了小区的面貌。值得一提的是,小区每个楼道和主要进出口新添了21个与派出所直连的“电子眼”,实施24小时监控,让居民住得更安心了。
  听取民意让担心变暖心
  “改造过后,怎么小区里的窨井盖反而更多了?”在几百米开外的中山街道方塔西村,旧改后青瓦重檐、白墙屋身、灰砖合基,中式建筑的韵味十足。然而几乎每栋居民楼门口都密布着近10个窨井盖,不禁让有的居民心里产生了疑问。
  “我们这里的居民楼一个楼道有4户,同一楼层有3个楼道即有12户,一层多户对于小区雨污水管的改造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下转第四版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