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户籍人口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4岁
2019-2-15 9:14:07发布59次查看
根据最新数据,2018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83.63岁,比40年前提升10岁;而2018年浦东新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84.28岁。
三大健康指标是衡量国家和地区卫生健康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昨天,上海市卫健委公布市民三大健康指标显示:2018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3岁(男性81.25岁,女性86.08岁),比40年前提升10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52‰;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1.15/10万。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进一步向好,连续十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织牢健康“守护网”
浦东凸显两大优势
令人欣喜的是,浦东新区的数据更加靓丽:2018年浦东新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84.28岁,较2017年83.90岁略有上升。其中男性为81.89岁,较2017年男性81.49岁上升0.49%;女性为86.74岁,较2017年女性86.36岁上升0.44%。2018年浦东新区婴儿死亡率1.99‰,较2017年婴儿死亡率2.32‰下降14.34%。2018年浦东新区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0。
分析上海户籍人口长寿的原因,上海市卫健委认为,上海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多部门联动,全社会支持,织牢城市健康“守护网”。此外,上海有两大优势,一是在全国首创医联体和家庭医生制度;二是构建水陆空立体化医疗急救体系,每3万人口拥有1辆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为历年最好水平,并拥有了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首支国际应急医疗队。这两大优势都与浦东有关——家庭医生制度最早在浦东试点,首支国际应急医疗队则落地东方医院。
记者从新区卫计委了解到,2018年,新区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目前新区管理高血压患者58.2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7.3万人。
2018年,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完成3个医疗急救站点,全区医疗急救站点达到35个。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医院均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急救中心,与院前急救体系紧密衔接。
“15分钟服务圈”和“家门口”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了村卫生室服务能级,促进社区卫生平台下沉,家庭医生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服务,努力实现“村村有室、天天有人”,为浦东村民提供更方便、优质的基本卫生健康服务。目前,浦东已经完成川沙七灶村等十个村卫生室试点。
卫生资源布局既高端又接地气
2019年,浦东卫生资源布局将更上一层楼。位于浦东腹地的上海市肿瘤医院东院将在年中开业,极大提升浦江东岸的肿瘤专科水平;另外,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项目落地,为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添砖加瓦。
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将构建以家庭医生服务为重要支撑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推进医药卫生信息互联互认等举措,不断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新区卫计委表示,浦东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题,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