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杀手,remember me?
2019-2-14 0:00:00发布133次查看
目前我国约有7%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低骨量,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每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呼吁所有人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摘自央视新闻)
①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的一种疾病。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于男性。
②骨质疏松诱因
包括人种、老龄、女性绝经、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 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
③中医理论
属于中医学中“骨痹”的范畴。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肾主骨”。
《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
《素问 ·痿论篇》日:“肾者水藏也 ,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住身,发为骨痿。”
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骨之强劲与脆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现代医学认为,肾虚的实质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了紊乱,成骨功能下降,发生骨质疏松。
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若脾胃功能衰退,则精血亏虚,精亏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无以生髓养骨,而致骨质疏松。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
王清任《医林改借》:“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中医治则:补肾、健脾、化瘀,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理论指导下的补肾健脾治则基础上,运用瘀血学说,在活血同时,加重化瘀。
④骨密度检测
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⑤骨质疏松中医特色干预
(1)调摄精神
(2)调节饮食
(3)科学健身:如五禽戏、太极拳、气功、散步、八段锦、慢跑、游泳等,适当晒太阳
(4)起居有常:顺应四时气候变化
(5)积极的中医药防治:补肾健骨,调补后天脾胃,补气活血
⑥中医科专家定期坐诊
香山中医医院李麟平 主治医师
施氏伤科代表性传承人
坐诊时间每隔周四下午
图文转自: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