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各区全面打响“金字招牌”
2019-2-14 9:30:46发布55次查看
据青年报报道:“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青年报记者13日从全市各区了解到,各区将采取诸多新举措,在今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其中,宝山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邮轮经济;杨浦区今年再推两项举措支持创新创业:长阳创谷内新注册企业费用全免、开设商标受理窗口直通国家商标局;静安区今年将力推“全球服务商计划”;徐汇区全面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金字招牌。
全面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金字招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邮轮经济、新年再推两项举措支持创新创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13日,记者从全市多个区了解,各区将采取诸多新举措,在今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宝山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邮轮经济
“听了李强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宝山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优化营商环境,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得紧不紧、力度大不大,效果也大不一样,企业的感受也大不一样。”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表示,2月11日上午召开的“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态度和决心。近年来,宝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全面对标、着力追赶超越,以优化政务服务为抓手,刀刃向内、自我变革,下大力气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举措,围绕企业和群众的感受度满意度,用心用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指数赢得企业和群众的满意指数。据统计,宝山每天新增企业120多家,客观反映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效。
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会议精神,秉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和态度,继续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通过深化完善“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措施,聚焦企业和个人办事全流程便利,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主动研判企业和群众潜在的服务需求,探索实施更多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措施,强化协同配合,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特别是围绕加快推动高质量邮轮经济发展,我们制定实施了《宝山区邮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依托吴淞口优越的水深和地理优势发展邮轮产业,推动宝山从钢铁制造为主的传统工业区向邮轮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滨江新区转变。”汪泓介绍说,宝山区简化邮轮企业登记程序,开通邮轮企业登记直通车,优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全程跟踪指导,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发照。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允许不涉及负面清单的邮轮企业使用“邮轮运营”“邮轮管理”“船供服务”等作为经营范围表述。2018年1月31日,上海馨翔国际邮轮物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企业注册登记,正式落户宝山区,成为上海首家成功把“邮轮船供服务”写进经营范围的企业。此次突破对填补邮轮产业链空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拓展邮轮企业“集中登记”范围,在全市首创推出将宝山区邮轮母港区域范围内的水上建筑物、水上构筑物纳入集中登记地管理范围,邮轮母港区域范围内的水上建筑物、水上构筑物经宝山区政府批准的集中登记地作为住所申办登记,从事邮轮旅游业、邮轮服务业等经营活动,进一步释放场地资源,降低中外邮轮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中外邮轮企业在宝山扩展业务。同时,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支持邮轮管理、邮轮“互联网+”、邮轮物资供应等邮轮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杨浦
新年再推举措支持创新创业
据了解,今年杨浦将再推两项举措支持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两项举措分别是长阳创谷内新注册企业费用全免和开设商标受理窗口直通国家商标局。
据长阳创谷园区总经理奚荣庆介绍,杨浦区科创集团长阳创谷园区提出“双创服务再升级”计划,进一步扶持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升营商环境。2019年,对新企业注册提供服务再升级,在免费协助企业完成注册的服务外,园区还将全额补贴应由企业承担的公章刻制费用,免费为长阳创谷园区内新注册企业刻章一套。
杨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复同意,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商标受理窗口,开展商标申请受理工作。杨浦区内和区外的申请人,都能到怀德路600号提交商标注册申请、转让注册商标申请、商标使用许可备案、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等24项业务,可实现就近办理。商标受理窗口的设立将方便商标申请人尤其是小微企业就近办理商标业务,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有助于增强企业商标意识,促进区域品牌经济发展,激发企业主体商标品牌意识,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强区建设,推动区内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杨浦商标品牌建设迈入全新阶段;随着区内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杨浦对外部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凝聚效应必将进一步扩大。
静安
着力营造对标国际的投资营商环境
记者从静安区相关部门获悉,2019年,静安区将全面落实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总体战略部署和“上海对外开放100条”,全面深化落实市《若干意见》以及区《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
据了解,今年静安将力推“全球服务商计划”。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大力集聚和培育高能级全球服务机构,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服务网络的重要节点,不断提升“国际静安”的功能承载力、资源配置力和品牌影响力。深化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商圈的品牌集聚度、消费创新度、时尚引领度、消费贡献度和消费便利度。提高服务业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内品牌品质和内涵,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发展战略。
今年,静安将深化改革创新,着力营造对标国际的投资营商环境。其一就是深化“一网通办”建设。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按照“全网通办、一次办成”的要求,力争率先实现审批事项100%“全程网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优化“自贸区+”易服务模式。有序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完善服务业市场监管。依托“双随机+联合检查”,强化部门协同监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完善信用信息归集使用的数据、行为、应用“三清单”制度。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等级标准体系。
徐汇
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金字招牌
据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怡介绍,去年以来,徐汇按照市“一网通办”的要求,在区委、区府领导下,深化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指尖上、家门上、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注重“一网通办”的线上速度与“一窗综办”的线下温度相结合,完成了区行政服务中心2.0版升级。“在工作理念上,我们从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通过审批‘两集中’、受理‘零差别’改革,将原来的83个部门专窗压缩成18个政府综窗,通过‘十八罗汉’来办理353项涉及法人的所有事项,实现了‘跑一个窗、办所有事’的目标。”
据了解,同时,徐汇区还探索政务服务从经验化走向标准化、数据化、智能化,定制开发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的自助服务工作台,整合实现了12项服务功能,提供29个部门654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将原先8小时服务延伸到24小时自助服务。1号楼三个大厅自正式运行以来,平均每天接待1100余人次,其中自助服务大厅占了三分之一的服务量。春节期间,行政服务中心各种自助设备共受理自助办理655件。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推动‘一网通办’向基层延伸,将分批分期将自助设备投放到商圈、园区、社区,带来家门口的服务便捷。我们还将坚持互联网思维,以服务对象便利办成一件事的全流程为核心,扎实开展业务流程再造,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一网通办’服务体验。”据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介绍,徐汇实行了“两集中”改革,推进23个具有对外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中心集中。前台综窗人员全部由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招录、统一培训、统一管理,中后台“两集中”人员由行政服务中心和本部门双重管理。创设“零差别”受理,将353个法人事项细化成1015项办理情形的操作细则,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建立符合“放管服”改革导向的审批服务新模式。目前,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80%以上,排队等候时间平均减少三分之一,市民满意率99.9%。推动“前中后台”一体,形成“前台零差别受理、中台一键呼叫专业支撑、后台透明工坊分类审批”工作流程,中后台均能在一分钟内响应前台呼叫,现场办结率达65%以上。开展“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组织93名工作人员利用每日下班后的2小时和周六的3个小时,开展为期52天的业务培训,形成4本高频事项书面教材和106份影音教材,确保“零差别受理”综合窗正常运行。
长宁
建立“企业问题清单”等32项举措
13日,长宁区推出了《稳增长十个发力点行动计划》,建立“企业问题清单”,聚焦制度供给,打造“虹桥智谷”品牌,聚焦人工智能企业……《行动计划》从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平台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十个发力点32项具体措施。
去年,长宁推出了《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八张改革特色牌》,此次《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和细化“八张改革特色牌”内容,可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升级版。
秉承着坚持问题导向、彰显长宁优势和注重协同推进,《行动计划》建立了“企业问题清单”“政府服务清单”服务协调机制,形成区领导重点服务、部门专业服务、街镇综合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
在继续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的同时,建立全区企业发展信息与服务需求归集通报机制,全面协调、有效解决企业难点痛点问题,完善部门、街镇企业服务考核和激励机制。拓展服务企业网络,不断完善企业服务菜单。
长宁区副区长钟晓敏解释,企业的很多诉求需要跨部门解决,他们会定期汇总诉求,召开区内各部门联席会来推进。“同时我们也将服务企业的责任‘分级’到各个街镇,准确找到企业的诉求和问题,来提升企业诉求的解决率,让企业有归属感。”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热词,近一年间,长宁快速集聚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百余家。但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也存在着应用场景不完善、技术落地难的痛点和诉求。
此次《行动计划》中,“持续打造‘虹桥智谷’品牌,提升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度和产业贡献度”成为十大发力点之一。长宁将围绕2号线沿线、定西路沿线等,拓展“虹桥智谷”载体空间,推进临空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发挥科大讯飞上海总部等标杆项目落地效应,加快集聚一批有行业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
长宁区科委主任詹镭还介绍,针对企业的痛点和诉求,他们正努力从全区信息化建设和城区建设中挖掘场景,通过场景开放、合作建设等多种模式,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效能提升,其中“ai+社区”项目建设也是模式之一,“目前我们初步选择北新泾街道的小区试点‘ai+社区’建设,将智能安防、医疗卫生、智能商业、民生服务、文化教育都纳入功能框架,目前方案正在形成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