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出品电影占“上海出品”半壁江山
2019-2-13 16:32:53发布43次查看
据静安区消息:日前,记者从静安区文化局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18年,依托环上大的静安影视产业收获票房超50亿元,稳占上海出品半壁江山。仅《我不是药神》(30.99亿)、《无双》(12.72亿)、《反贪风暴3》(4.42亿)等3部静安出品的爆款电影,票房就达到48.13亿元。参与2018年度静安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的项目数量也表明,静安区直接以影视产业为专门奖励对象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和精细化管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影视制作公司入驻静安。
政策导向鼓励精品力作
2017年,静安区正式推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扶持的产业链从以影视制作为核心覆盖到整个大数字文化产业,包括影视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动漫游戏,数字文化内容产品等。该专项资金从影视园区、平台,到企业、作品、个人,各类奖励细则一应俱全。2018年,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又有了新变化,特别增加对影视众创空间和动画电影、纪录片电影的支持。静安区文化局负责人表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体现了扶持精品的目标,极为注重作品的人文艺术价值。2018年的申报指南中就明确提到,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奖项,以及金鸡、百花、飞天等著名奖项的电影电视作品,将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实现一定票房的,按照1到3亿元、3到5亿元和5亿元以上三个等级,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奖励。对于处女作电影,申报指南中也明文提出对新导演处女作的资金扶持。区文化局负责人强调,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要形成创作梯队。形成梯队,培养人才,孵化作品,首先就要从处女作开始。首部作品扎根在静安,能培养影视创作者对于静安的感情。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不一样,产出的效益不会突然呈几何倍数增长,不能要求立竿见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
大咖云集环上大影视园区
作为静安最重要的影视园区载体,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市北部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由市文广局、市教委、静安区政府和上海大学四方联动,并成立区层面的推进工作办公室,编制形成《环上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定位以全球化电影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成为上海最大亮点所在。
环上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核心区占地6.42平方公里,建立了影视企业孵化平台。平台一期2014年启动,初步建立了财务、税务、法律、金融等基础服务以及展示交流、政策咨询、项目孵化等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影视企业孵化服务框架。二期2016年启动,提升园区办公环境、影视制作环境、生活配套等一系列功能,为入驻影视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创业基金、园区配套、产业配套到生活服务一条龙式全程支持服务,被授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称号。三期致力于打造影视行业领域的培养和助推基地,建设影视创客空间,形成对创业企业的全方位支持和孵化,做好园区自产电影项目的立项、申报、发行、上映等服务支持工作,让企业体验园区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得益于环上大园区的吸引力,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宸铭影业、奥飞影业、米粒影业、复星影业以及贾樟柯、王小帅、宁浩、黄百鸣的影视公司先后入驻,半壁江山的作品大多出自于此。而成立几年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更是将环上大影视园区打造成为集产业孵化、影视后期教学及先进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众多优秀影视公司的加入,让静安出品的类型众多、票房突出,同时,这些优秀作品的社会效应也异常显眼,获奖无数。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国内外各大电影奖项上有斩获的静安出品,包括了《精灵王座》《七月与安生》《我不是药神》等等。
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核心区
为贯彻落实上海文创50条中推进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要求,静安区将立足环上大的优势,着眼打造创作、科技、人才、资金、国际等核心要素高度集聚,编剧、视效、后制、融资、衍生等高端环节高水平发展的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核心区,将静安影视产业打造成为代表上海文化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和闪亮名片,充分发挥静安区作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城区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龙头,对区域发展也有很强带动作用,静安明显具备发展影视产业的潜力。据了解,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核心区包括:以剧作为中心,重视编剧环节,打造全球影视产业内容创意策源地;重点发展视效、后期制作,打造中国影视产业重工业化示范区;依托环上大,探索园区与平台功能提升,打造世界级影视产业全产业链总部基地;完善国内外影视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与机制,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打造中国影视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窗口和桥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国际影视人才集聚高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