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我在新闻联播里看到阿拉长宁虹桥啦!”
“小编,新华社客户端报道了虹桥的虹储和爱建居民区。”
事实上,近两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大咖”纷纷聚焦上海落实习近平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其中就提到了长宁虹桥。具体是哪些方面工作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央视新闻联播:【领航新时时代】
上海:勇立潮头改革开放再出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伟大时代,需要思想指引;伟大事业,需要核心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下团组,和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各地各部门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思想动力。从今天开始,《新闻联播》推出《领航新时代》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各地贯彻落实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举措,以及践行新发展理念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总书记曾连续5年前往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谈改革,话创新,讲治理,理思路,明方向,提振精气神。今天我们走进上海,看看当地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层的细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团多次提及“社会治理”。他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围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文件,系统化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今年1月的上海两会,垃圾分类立法获得高票通过,垃圾分类正在成为新时尚。
上海虹储小区居民陆小姐:到时间的话,比如是这个时间,我们还有志愿者来帮忙的,他说这么分这么分,我觉得大家都很认真,不是我一个人。
在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正在深入推进,更多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陆续出台。上海创新社区治理机制,让更多群团组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物联感知设备构筑“智慧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新华社:改革风帆劲创新逐浪高——上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2013年到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年前往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谈改革,话创新,讲社会治理,理思路,明方向,提振精气神。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2400万干部群众持续加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力度,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夯实基础研究厚度,用“绣花”般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朝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锋和标杆不断奋进。
“亮点在基层”缔造社会治理“上海品质”
位于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的虹储社区,有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老公房。最近几年来,老社区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建起儿童乐园、老人健身点,利用“边角料”地块多辟出190个停车位……
虹储居民区
“这些都是在社区党组织、党员带领下做出来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满意,让居民推开家门就能感受到社会治理带来的变化。”在虹储居民区工作了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长宁区萍聚工作室理事长朱国萍说。
社会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反复叮嘱的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1+6”文件,系统化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如今,一支4.8万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2万多个党建服务站点已然成型。基层人才不仅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也更有“尊严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基层队伍有战斗力,很多社会治理“老大难”就有破解之策。
垃圾分类是一件“非常难”的“简单事”,难就难在需要有人带头、人人动手。谁来带头?就是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员。
在长宁的爱建居民区,门口放置着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旁边的墙壁上是居民手绘的垃圾分类指示图。这并不是“摆摆样子”,在党建引领下,居委、业委、物业“三驾马车”齐心协力,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成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支点。如今,小区95%住户都做到了定时、定点、分类、减量处理垃圾。
爱建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