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倒了吗?”1月31日老清早,徐行泰宸家园的李桂芬拎着一袋垃圾,边走边与邻居打招呼。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泰宸家园的新时尚哦!
今年1月,小区老旧垃圾箱房改头换面,变身为一座绿色小房子,不仅颜值提升,功能也全面升级。
新启用的垃圾箱房
每个垃圾投放口都绘有卡通图案,标识了干湿垃圾的物品种类,居民投放时一目了然,箱房内还增设了照明灯和洗手池。
家里的旧电器、废纸张、旧衣物、塑料瓶、废金属等没地方处理,只能堆着或干脆扔掉。
这是很多居民曾经有的烦恼,新的垃圾箱房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设置为绿色账户采集点,和“两网融合”资源回收服务点。
居民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分类好的垃圾就能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同时,居民又可以把家里可回收的废弃物拿到垃圾箱房等企业定期回收。
志愿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有三四百户居民来垃圾箱房扔垃圾不仅分类仔细,连包装都规范了不少。
初步统计,小区内90%的居民已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仅是居民小区,针对农村地区村宅散居,不易开展垃圾集中,定时定点投放的情况。徐行镇在农村地区采取建设垃圾分类中转箱房,上门短驳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已按照垃圾四分类的要求,完成9个垃圾箱房的新建和改建,基本形成全覆盖。
小编在曹王村西巷小组看到,新投入使用的垃圾箱房用绿植装饰,垃圾桶按照四分类设置摆放分类标志也已经上墙。
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已按每一百户村民一名驳运员的配置,上门对村民家门口的分类垃圾进行驳运。无独有偶,徐行村的垃圾中转箱房也已基本建成。据介绍,原本的垃圾房仅有20平方米,无法满足周边三个村民组垃圾分类投放的需求。此次改造把面积扩大到了30多平方米,为了方便驳运员工作,徐行镇政府补贴了部分资金,将原有的人力手推车改为电动手推车。
据了解,去年全区农村地区规划新建和改建72座垃圾箱房,目前已超额完成这一目标。在徐行镇城市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李钠看来,垃圾厢房的改造不仅关系到小区美观,还直接影响到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成效。“徐行地区农村垃圾分类实行得比较早,很多村民已养成这一习惯,此次垃圾箱房的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的体系,提高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