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浦东新区残疾人联合会完成全区9.8万余名持证残疾人的动态数据更新,残疾人事务管理迈入大数据时代。
2018年,新区残联举办了浦东首届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求职者事先线上登记求职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名求职者匹配了好几个岗位,求职者从中选择。一位听力一级残疾的年轻人毕业于上海第二轻工业大学烹饪专业,毕业后找过几次工作,但都不称心,渐渐就“家里蹲”了。他对线上匹配的岗位比较满意,通过双向选择,他最终正式应聘为一家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经过新区阳光基地培训、单位岗位培训,他成功适应了岗位,还被评为单位的“岗位之星”。
据了解,2018年浦东残联完成了全区9.8万余名持证残疾人的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包括姓名、残疾证号、地址、服用的药物、就业需求、辅具需求、无障碍改造需求等情况全部作了更新。新区、街镇两级平台加强后台数据比对,确保信息数据真实、完整、可靠。同时,残联和第三方合作,开展动态更新数据分析。
有了大数据支撑,哪位残疾人需要轮椅、盲杖等都能在数据中体现。“助盲出行”志愿服务项目就是通过数据平台,由盲人发布需求、志愿者接单的志愿者形式,极大满足了盲人的出行需求。该项目现有注册志愿者522名,全年累计接受盲人出行陪护预约460次,完成服务282次。肢残人出行也是比较集中的需求,为此新区残联推动电动“爬楼机”租赁服务列入2018年度区政府实事项目,十个街镇开展爬楼机免费体验,以点带面推广爬楼机服务。2018年底前已完成36台爬楼机安置、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30名志愿者加入爬楼机服务后备队,并纳入第三方统一管理的浦东爬楼机租赁服务团队。
大数据平台不光是采集数据,更重要的是把数据应用于对接残疾人需求。残疾人事务办理是否可以再贴近群众一点,以方便残疾人就近办理?此需求被梳理出来之后,“成年听力障碍者助听器适配申请”“残疾人居家养护服务申请”等12项残疾人事务已纳入“全市通办”,24项残疾人事务纳入居村“家门口”服务体系,并逐步实现现场受理、预约服务和政策咨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