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谈旧改:“绣花”用功夫 “蜗居”有希望

2019-1-29 0:00:00发布81次查看

盘点黄浦区2018年的工作,区委书记杲云用“攻坚”来概括。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不简单,重若千钧。黄浦的“攻坚”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重要的是在大力推进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上,在城市更新、民生保障上。2018年旧改的阳光温暖了老城厢,让那些蜗居在高楼大厦背影中的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幸福感。
很难想象:黄浦区,这个最市中心的城区,上海的“窗口名片”,多年来最大的民生问题竟是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居民,他们住在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承兴里,虽然打开窗户就能望见繁华的南京路,自家却过着每天倒两次马桶、洗澡还要去公共浴室的难捱日子。还有豫园老城厢的居民,他们抬头可以看见南外滩气派的高楼大厦,低头则是蜿蜒狭窄的弄堂,阴暗逼仄,一家三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亭子间,简陋潮湿,几乎难见温暖的冬日阳光。
杲云说:“‘二元结构’矛盾是黄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集中的表现,也是制约黄浦打造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区的最突出瓶颈,在上海各个区当中,我们旧改任务最大,有200多万平方米老旧房屋,老百姓对于改善居住条件要求非常强烈。加快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也是对城市历史和未来最大的责任。”
2018年初,黄浦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实现旧改征收5000户,最终超额完成任务,7200多户居民告别了“楼上人家痰盂罐打翻,滴在楼下人家床头”的日子。“破解‘二元结构’,需要多措并举,要根据黄浦的特点进行改造,比如,对老旧公房,采取拆落地重建;对老旧里弄房,实行抽户改造,使居住成套化,并对老旧社区进行微更新。同时发力民生保障,力争就业、养老、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都有特色、有亮点,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杲云说。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旧改也要一步步推进,黄浦提出了“不能等”原则,绝不让居民留在高楼大厦下的“阴影”中。2019年,黄浦自我加压,持续推进旧区改造“换挡加速”,全年力争实现受益居民8000户以上。杲云指出,推进旧改,今年要打好“三场攻坚战”,首要的是“成片征收”攻坚战,“我们将聚焦‘规模和密度最大、居住和生活环境最差、群众改造呼声最强烈、对提升城区形象和功能撬动力最强’的老城厢、建国东路、北京东路等地区,加强与市属企业合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大刀阔斧推进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杲云说。
黄浦要打的第二场“攻坚战”是“毛地处置”攻坚战。目前黄浦有历史遗留的“毛地出让”项目16个,这是困扰旧改可持续推进的突出瓶颈。为了让矛盾不再拖延,让群众看到希望,黄浦研究细化了“一地一策”处置方案,通过法律、行政、市场的手段,千方百计推动企业继续开发,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目前,黄浦已经初步确定涉及9个项目的“启动一批、推进一批、预备一批”任务清单,这一块共涉及1.2万户居民。杲云说:“我们还要打好‘留改试点’攻坚战,黄浦有很多里弄房、很多保护建筑要保留保护的,但是老百姓居住的房子是不成套的,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对这些群众我们要探索如何进行‘留人留房’的改造,对一些房屋进行抽户改造,降低居住密度,腾出部分空间用于增添厨卫设施。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形成更加成熟成型的实施路径和操作规范,率先走出符合中心城区特点的留改新路。”
黄浦区在旧改中还特别强调城市更新,目前已经启动了“外滩第二立面”保护性开发功能置换,并加快北京东路转型升级,关闭和清理以五金市场为主的业态,贯通黄浦滨江南外滩,这些举措的实施为黄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推进旧改要从群众实际出发,加强整体设计,用好绣花功夫,既要修好‘面子’,又要补好‘里子’,不断增强房屋居住功能,完善各类配套措施,激发老建筑、老弄堂、老街区的活力,让老城厢能留得下历史,更能留得住人。”杲云说。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