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年送灶煮圆子留住乡愁迎丰年
“灶君公公,你多吃点圆子,牙齿粘粘牢,到天上看到玉帝要多言善事,期望玉帝来年保佑人间丰衣足食啊……”昨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是传统习俗中祭灶、送灶神的小年。穿着土布服装的施华鑫、朱平云夫妇端着浦东本地人过年爱吃的菜肉大圆子,倒进大灶上正“咕噜咕噜”冒热气的沸水中,几分钟光景,圆子浮出水面。夫妻俩首先盛起一碗,恭敬地放在灶头上的灶王爷图像前,口中还念念有词,送灶祈福……昨天,在浦东书院镇外灶村,一场久违的送灶仪式让村民和远道而来的市区客人们都连呼大开眼界。在刚揭幕的书院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外灶分馆外,由浦东两个非遗大镇周浦镇和书院镇合办的非遗民俗文化走亲活动,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留住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主题。
图说:周浦·书院南北非遗文化走亲活动让书院镇外灶村村民们看到了许多久违的民俗文化表演。孙云 摄
76岁的书院镇新北村灶花艺术传人顾青柏说,他从1981年开始画灶花,如今,在南汇地区有土灶的人家已经不多见,一年到头也画不了几次灶花。不过,老顾的手艺并没有因此荒废。这次,外灶村成立非遗展示馆,专门砌了一口土灶,让年轻人们看看祖辈们是怎么生火做饭的。老顾也受邀来画灶花,他按照老法,在灶头上画了“年年有鱼”和“一帆风顺”,又写下“福寿”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寄托美好寓意。小年这天,灶头上还特意贴上了灶神的图像,特别有过年氛围。
大灶烧出来的饭菜味道格外香,浦东大圆子更要在大灶滚水里煮。灶膛里,柴火烧得正旺,短短几分钟,一大锅圆子就纷纷浮出了水面。施华鑫夫妇盛出大圆子,先端到灶台上敬灶君公公,再放在旁边的案几上敬祖宗。两人向灶神五叩首后,撕下门上写着“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安康”的春联,烧成灰烬,再放了几卷纸花“高升”,恭恭敬敬地送走了灶神爷。
图说:浦东乡间重现小年这天煮圆子送灶神习俗。孙云 摄
一场送灶仪式做下来,年轻的村民都感到稀奇,年长的村民们则感慨说“好多年没看到过了”。一边慨叹着乡间的变化,一边分享这一大锅美味的浦东圆子,欣赏着迷你露天舞台上精彩纷呈的非遗节目“浦东钹子书”“江南丝竹”“浦东宣卷”“打莲湘”等表演,人人都说:“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