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嘉定的2018年,“登高望远”再合适不过。这一年,嘉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不仅结交了苏州、温州两个重要“伙伴”,还将举办了多年的嘉定科技博览会升格成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嘉定一号”卫星的升空,让科技城人民可以挺着胸脯说“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向外看”、“向上看”的嘉定,同样没忘了“向内看”、“向下看”。“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的开展,直面群众最关切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美丽嘉定”建设加快推进,绣出嘉定城市管理精细化品牌。
十个关键词显然无法覆盖嘉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一年,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围绕打造创新活力之城,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奋力前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
感谢每一位为嘉定发展付出的人,新的一年,我们再接再厉。
1.“大调研大走访”
2018年1月2日,嘉定召开“千家万户大走访、换位体验察实情”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大走访动员大会。这标志着嘉定为期一年的大调研大走访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18年,全区73家调研主体累计完成走访调研对象37.3万余户,收集各类问题83460个,已解决问题79507个,整改率达95.3%。
有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调查研究新的时代意义,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今天,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处在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嘉定,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问题到底有多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调研了才能精准回答这些疑问。
调研不是走过场,不但要有正确的态度,也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有“眼睛向下”、“身位放平”,才能了解群众最真实的现状和想法。让调查研究这个我们党的“传家宝”发挥现代功用,调查研究才能成为体民情、察民意、做决策的有力手段。
2.“建县800周年”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18年1月7日),皇帝宋宁宗旨批,同意从昆山东部划出五乡二十七都建置新县,以皇帝年号“嘉定”为县名,县治设在练祁市,嘉定县由此诞生。
从1218年1月7日,到2018年1月7日,嘉定迎来建县800周年。
有话说:对一座城市来说,800年其实不算长。事实上,嘉定这座大海馈赠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早在数千年前,这里已经成陆,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的先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缔造了文明。
80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眼下的嘉定,不断提升创新活力之城的目标内涵,提出“经济有体量又有质量、城市有颜值又有温度、社会充满生机又和谐有序”。这不仅是抬高站位的自我要求,也是造福于民的应有之义。
801岁的嘉定,再出发。
3.“智能网联”
2018年3月1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一批发车仪式在嘉定举行。安亭镇域内的5.6公里道路被划定为上海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同年9月18日、19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嘉定举行,大会期间宣布嘉定新增5.5公里开放测试道路。
持续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的嘉定,去年还有一个大动作。去年10月19日,上汽大众首个新能源整车厂在安亭开建,2020年建成投产后,保守估计产能将达30万辆。
有话说:嘉定因车而兴、因车而名。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嘉定目前已是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汽车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凸显的地区,拥有上汽大众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
纵然如此,嘉定始终不敢怠慢。从打造“上海国际汽车城”,到成为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再到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志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嘉定,一路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不断巩固汽车特强产业优势。
对嘉定而言,汽车不止是一个产业那么简单,而是注入血液的基因。
4.“美丽嘉定”
3月3日,“美丽嘉定,文明之城”2018年嘉定区“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暨创城常态化志愿服务大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当天,“美丽嘉定,宜居家园”行动宣布启动,将通过“美丽街巷”“美丽路段”“美丽广场”“美丽公园”“美丽村落”“美丽河道”“美丽庭院”“美丽楼道”“美丽人物”“美丽公厕”十大美丽系列评选,助力嘉定城市精美成长。
有话说:2012年2月,嘉定全面启动“创城”工作,并于2017年底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
“创城”和“守城”哪个更难?恐怕后者更为不易。“创城”就像短跑,终点就在前方,要的是那股冲刺的劲头。“守城”就像马拉松,终点遥遥无期,比的是耐力。每年的复查和每三年的重新评审自不必说,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才是更关键的衡量标尺。从这个意义来说,一座城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后创城时代”,嘉定扎实推进创城长效机制建设,开展“美丽系列”创城示范点打造行动就是其中一项。这既是积极对接上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创新之举,也是追求“更好”的主动施压。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美丽嘉定”不但要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还应在社会治理的各大领域、各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如何建立并深化社会协同机制,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考验。
5.“科技创新”
2018年4月12日,嘉定与科研院所共建的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应用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中心,以及上海超声技术工程中心揭牌,区域科创工作再添一批重量级成果。7月3日,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其中,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落户嘉定。
有话说:从建设科学卫星城到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嘉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一以贯之。
形成科技创新“场效应”,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方面,嘉定舍得投入,先后拿出2000亩土地划拨给科研“国家队”,集聚了一大批“国字号”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嘉定努力营造科创“热带雨林”,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融合作、实施“双高”人才计划、设立新兴产业基金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各类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全力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地、创新要素集散地。
一个植入了创新基因的城市,活力四射,未来可期。
6.“中国曲艺名城”
2018年4月27日,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嘉定暨“中国曲艺名城”授牌仪式在区文化馆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为嘉定授牌,嘉定成为全国第四个获得“中国曲艺名城”称号的城市。
有话说:如果说早些年的嘉定还有些“偏科”,那当下的嘉定越来越像一个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科技城、汽车城、全国文明城区、中国曲艺名城,个个都是拿得出、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文化软实力有别于经济指标,不是实打实的你高我低,而是经年累月沉淀后的独特气质。去年,嘉定拿下“中国曲艺名城”头衔的同时,还悄无声息地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越来越有韵味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怎能让人不爱?
7.“长三角一体化”
2018年,嘉定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动作频频。5月21日,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月6日,嘉定区与温州市签订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1月15日,嘉定区、温州市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交流会举行,双方联合发布10大工作举措,集中签订12个项目合作协议;11月28日—30日,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在嘉定举行。
有话说:处于上海与江苏交界节点的嘉定,早早以“跳出嘉定看嘉定”的眼光审视自己。过去一年,嘉定在探索外向发展方面主动出击,与“近邻”昆山、太仓以及“远亲”温州频繁往来,顶层设计框架之下,各委办局、各街镇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伙伴”携手共进,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科技双创券”共享共用等合作项目遍地开花,产业、科创、交通、生态、民生等资源进一步协同。
嘉定的目标是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引领地,从鲜有往来到常来常往,需要打通的“断头路”不止是基础设施,还有机制、文化等诸多方面,深化的空间越大,意味着一体化带来的红利更大,嘉定必然会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8.“环城河步道”
2018年7月19日,嘉定环城河步道(内圈)贯通仪式举行。9月底,全长约9.5公里的环城河步道(外圈)实现贯通。嘉定环城河内圈和外圈全线贯通后,嘉定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散步好去处。
有话说:在嘉定城诞辰800年之际,一条沿河而建的步道成为献礼之作。
嘉定环城河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且依旧具备实用功能的古代护城河。沿着这条串联起古今元素的步道缓缓前行,一幅疁城“清明上河图”渐次展开画卷。今日我们循河泛舟而行,依然可以发现南水关、西水关等遗址的存在。它们同环城河一起,在时间的长河里,迎来送往一代代人,成为嘉定城不可或缺的底色。
环城河步道贯通后,人群络绎不绝。每天晚饭后,踱步的人们三两成群,在步道上闲话家常,一天的疲惫慢慢消解。悠悠古城,因为一条步道凭添了几分烟火气。
一条围绕老城的环城河步道,串起的不止是一个个景点,也让人与城有了更多联结。
9.“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嘉定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奋进·再出发——嘉定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宣讲;开展“我奋斗、我幸福”主题征文活动;开展“改革开放再出发·40人话嘉定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嘉定作为中宣部“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报道指定区(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经济日报等央级媒体集中报道。
有话说:改革开放40年,嘉定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历史性大跨越,实现了城乡建设的历史性大变迁,实现了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大改善。嘉定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从嘉定成为中宣部“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中的一员就可看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统一思想和自觉行动,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方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0.“嘉定一号”
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嘉定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及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也是我国首个天基物联探测系统——“翔云”卫星星座的首发星。
有话说:由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卫星“嘉定一号”成功发射并开机,成为2018年上海十大新闻之一,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嘉定于1958年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2015年又被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集聚了1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7所高校、50多名院士以及2万多名科研人员,人才总量超过30万。在嘉定这片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土壤上,“嘉定一号”的出现显得顺其自然。
企业帮着“上天打广告”,可见企业对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事实的确如此,嘉定在政策扶持、产业整合、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了“欧科微”极大帮助,这也是嘉定对待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一贯作风。一颗卫星背后折射出的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更值得琢磨和珍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