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40年回眸: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出新天地

2019-1-24 17:00:00发布47次查看

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就业模式到如今输出岛外就业、生态岛内就业的就业体系,崇明区就业促进中心结合崇明地域特征、资源特色、产业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创新,使崇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依托大工业基地带动农民进工厂
崇明一直是上海的粮食和蔬菜基地,保障着上海人民的食品供应。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后,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迅速恢复,大批富余农村劳动力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崇明县劳动服务公司及乡镇劳动服务所相继成立,负责促进和规范劳动力就业。
在政策鼓励下,崇明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日用电器行业逐步形成了规模,并形成了“远东牌”电冰箱、“葵花牌”电风扇、“万里牌”电吹风等上海市名牌产品。在90年代中期,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和城镇就业的人数就超过10万余人。“迈出家门、走进厂门”,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农民增收,成功探索了工业发展促进转移就业模式。
岛内、岛外齐发展协同就业迈开两条腿
从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传统优势行业如纺织、黑色金属等产业逐步面临萎缩、淘汰,崇明工业急需转型。在上海外经公司、上海对外劳务公司、上海对外服装公司等多家市级涉外劳务公司的支持帮助下,崇明县劳动服务公司及各乡镇劳动服务公司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境就业4800多人,主要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服装缝制、熨烫、金属加工、针织、水产品加工等工作。
1995年,上海市郊区农业户籍的驾驶员也可以开始从事出租车营运了。崇明县劳动服务公司与出租车行业协会多次磋商,成功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每年为市区各大出租车企业稳定输送崇明籍驾驶员3000多人,据当时统计,最高峰时崇明籍出租车司机占上海出租车司机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约3.5万余人。
“三个工程”疏通岛外就业世界级生态岛带来新机遇
2000年后崇明富余劳动力持续增长,为此,2008年,崇明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分别建立长兴岛外就业服务工作站和市区就业工作服务站,通过实施“三个工程”来疏通岛外就业路径。“老路拓展工程”,摸清原有劳动力转移通道,通过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展其效能。“新路建设工程”,即针对崇明自身特点,开展有特色的就业配套服务、延伸就业服务内容,找准具体的切入点,争取在岛外劳动力市场再建崇明特色的品牌效应。“多路联通工程”,则是与各地区就业促进中心沟通,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尽快地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融入当地的就业市场。
2016年崇明撤县设区,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区迎来了新的机遇。“生态就业”新理念形成,围绕“生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每年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
(稿件来源:青年报乐业周刊第72期)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